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惠金融”在2005年联合国“国际小额信贷年”首次被提出,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也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2013年,在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金融体系发展目标,随后通过2016年颁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普惠金融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普惠金融强调金融的可获得性,对于消除贫困、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以及提高农村地区人口金融资源的可得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提高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和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等意义重大。西南地区金融覆盖面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金融的匮乏导致企业难以融资,人民难以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这阻碍了地区经济发展,降低了国家扶贫工作的效果,因此研究西南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了解到同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还可以理清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据此有针对性的制定普惠金融发展政策,具有较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梳理了国内外对普惠金融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明确了现阶段普惠金融理论研究进展情况,并确定了发展水平测度和影响因素分析的指标体系。其次,界定了普惠金融的概念、普惠金融相关理论,进一步指出了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然后,从经济发展情况、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出发,分析西南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并总结西南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紧接着,根据前人研究结果并结合西南地区具体情况,构建起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其中,通过变异系数法确定各个指标的相应权重,再通过公式计算出全国31个省市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并从全国整体、区域角度和西南地区内部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情况。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理区位较好的省市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也比较高。从全国来看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普惠发展水平排在前列。从区域上来看,华东和华北等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而西南地区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普惠金融发展还比较滞后。接下来,使用经济发展情况、金融机构信贷数量、科教支出和互联网普及率等八个指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响西南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因素,发现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机构信贷能力、教育科技投入水平和互联网普及率等指标越高,越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最后,根据文献梳理情况和实证检验结果得出,为提高西南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必须要重视金融机构建设,优化其业务结构,逐渐提高西南地区农村教育水平,普及金融知识,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完善普惠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政府部门要做好宏观调控,建设完善的金融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