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来古人对于《庄子》的研究是绵延不辍,继往开来,其中取得较大成就并且能够残存保留下来的亦不乏其数,从晋人司马彪、崔譔、向秀、郭象诸家的注,到隋唐陆德明的《庄子音义》和成玄英的《庄子注疏》,接着宋明林希逸的《南华真经口义》、褚伯秀的《义海纂微》及焦竑的《庄子翼》,至清代郭庆藩的《庄子集释》、方以智的《药地炮庄》,诸家各本或重义理阐释,或重校勘训诂,皆为我们理解《庄子》一书提供了多种参考角度,并开拓了我们的阅读视野。然无论如何,首先我们都必须做到文从字顺,才不至于有曲解附会之处,故字词的训释、考证和辑佚就显得尤为重要。 王叔岷,作为一个晚近文史学界颇具影响力的、不可替代的大家,其众多作品都对后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庄子研究方面,王叔岷著作丰厚,其早年的专著《庄子校释》是一部训释庄子的集大成之作,蕴含着他独到的学术见解和深厚的学识涵养,现已成为庄子研究的权威著作,是研治庄子之必读书目。全书共分五卷,以条举方式对《庄子》三十三篇进行考订,凡一千五百六十九条,历时三载完稿。该书比较注重对版本的校勘和考据,能旁稽群籍,博引文献,考订诸家讹误,辑佚前人疏失。并且校诂精审有据,能不宥旧说,突破局限,独辟蹊径,体现了他扎实深厚的国学基础和厚积薄发的理论学养。但目前,国内外对其论著研究不多,相关评论也较少,较为遗憾。由于《庄子校释》是王叔岷的第一部著作,就难免存在着疏失和有待商榷的地方,本文仍依原书条举的方式主要着力从辑佚、补遗等方面对这部著作作进一步的考订,谈谈一己之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