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正常人与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患者血清中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EETs)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旨在探讨EETs能否作为DN发展的早期预测指标和干预治疗的切入点,为防治T2DM、DN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根据WHO(1999年)制定的T2DM诊断标准,选择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期间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18例。根据是否合并DN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58例,非糖尿病肾病组(Non-DN组)60例。设同期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体检中心进行查体的健康体检者3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测定尿素氮(BUN)、肌酐(Cr);测定尿微量白蛋白(UMA)、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UMA/Cre);测定空腹C肽(FCP);采用ELISA法测定EETs水平。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与推断。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临床各指标间关系测定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P<0.05为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1、ELISA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Non-DN组及DN组患者血清EETs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on-DN组相比,DN组血清EETs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NC组、Non-DN组、DN组比较,患者血清BUN、Cr水平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n-DN组、DN组患者血清FPG、HbA1c、TG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EETs与FCP(r=0.191)呈正相关(P<0.05)。与病程(r=-0.692)、HbA1c(r=-0.175)、TC(r=-0.167)、LDL-c(r=-0.163)、UMA/Cre(r=-0.292)呈负相关(P<0.05)。与年龄、BMI、FPG、TG、HDL-c无显著相关性(P>0.05)。 4、以EETs为因变量,年龄、病程、BMI、FPG、HbA1c、TC、TG、HDL-c、LDL-c、FCP、UMA/Cre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FCP是EETs的独立影响因素,决定系数分别为0.039、0.074。 结论:1、T2DM患者血清EETs的水平与健康人群相比明显降低,而糖尿病肾病者与无糖尿病肾病T2DM者相比,血清EETs的水平更低。因此,推断血清中的EETs与T2DM、DN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2、血清EETs水平与病程、HbA1c、TC、LDL-c、UMA/Cre呈负相关,与FCP呈正相关。LDL-c、FCP是EETs的独立影响因素。由此可见,EETs水平与DN严重程度密切相关,EETs参与了机体胰岛细胞功能以及血糖、血脂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