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碳基材料的制备与吸波性能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ya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材料作为吸波材料由于质量轻、原料便宜、化学性质稳定和介电损耗可调等优异特性而占有很大优势,其中三维多孔纯碳和一维磁电复合吸波材料倾向于获得更优异的吸波性能,尤其是在有效吸收带宽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ⅰ)有关三维多孔碳吸波材料的报道仍然比较少,且多是由生物质直接碳化得到,无法对网络多孔结构进行精细调控以获得最佳性能;(ⅱ)一维磁电复合材料虽然性能较好,但磁性物质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轻质化和稳定性,不利于推广应用;(ⅲ)在三维多孔碳的研究过程中,关于结构闭合、孔隙尺寸和网络结构等微观形貌与吸波性能间的依赖关系仍然研究较少,认知不清。本文根据金属背板模型,研究了高吸波性能非磁性材料对应的电磁参数分布规律,在理论上确定了低介电常数和高介电损耗的材料倾向于取得较大的有效吸收带宽。基于此,我们构建了大尺寸片状碳、大尺寸中空立方碳、3D连续多孔碳和B4C/SiC杂化纳米线等系列具有长距离或大范围网络结构/多孔结构的碳基吸波材料,并研究了它们的微波吸收性能及其电磁损耗机制,同时初步揭示了结构闭合、孔隙尺寸和网络结构等微观形貌与吸波性能间的依赖关系。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别以NaCl和葡萄糖为模板与碳源,经过溶解与重结晶构建二维限域生长空间,制备了大尺寸片状碳材料。相较于直接热解得到的块状碳,这些片状碳表面更为粗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291 m2g-1)和介孔体积(>0.14 cm3g-1),呈不规则片状结构,尺寸最大达数十微米。在850℃处理时,高温NaCl熔盐不仅使得片状碳的产率最高,还引入了更丰富的介孔结构,增强了碳材料的石墨化程度。相较于块状碳,片状碳材料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微波吸收性能:850℃时,最佳反射损耗(RL)达到-37.5 dB,相应的有效吸收带宽(EAB)为3.4 GHz;950℃时,最佳反射损耗达到了-41.4 dB,相应的有效吸收带宽覆盖了整个X波段。片状碳材料优异的吸波性能一方面是因为较大的比表面积增强了异质界面诱导的极化损耗,另一方面是由于引入的介孔结构也改善了阻抗匹配。(2)采用NaCl模板法和原位聚合法相结合,制备了大尺寸中空立方碳材料。该碳材料呈现出中空立方结构,平均尺寸约为3.6 μm,厚度约为30 nm,具有非常大的封闭空腔体积。氮气吸附-脱附实验证实中空立方碳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366 m2g-1),且碳壳中含有丰富的介孔结构。研究不同填充比含量对吸波性能的影响时,发现该碳材料在填充比仅为1.5 wt.%时就表现出非常出色的微波吸收性能:在涂层厚度(d)为2.9 mm,EAB达到了8.0 GHz,相应的最优RL也达到了-28 dB,而且在2.6~3.3 mm内,其EAB都在6 GHz以上,覆盖了整个X和Ku波段。电磁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是通过极化损耗和导电损耗衰减电磁波的,且后者占主导作用。大尺寸的空腔结构也促进了电磁波的多重散射,延长其传输路径,进而增强电磁衰减。进一步的结构破损实验发现结构闭合的大尺寸中空碳材料相比于结构破损的具有更优异的吸波性能,原因在于大尺寸中空闭合结构不仅增强了电磁损耗能力,还改善了阻抗匹配。制备工艺简单、可控和环保,以及材料的轻质化等优点都有利于该碳材料的实际推广使用。(3)采用SiO2模板法和冷压烧结法相结合,制备了不同孔径尺寸(206~617 nm)的系列3D连续多孔碳材料(3D-Void@C)。这些碳材料充满着尺寸均匀的连续孔隙,呈现出长距离大范围的多孔网络结构。研究不同填充比含量对吸波性能影响时发现8 wt.%和11 wt.%的3D-Void@C-617(孔径为617 nm)复合样品都表现出突出的宽频吸收特性,其最大EAB分别达到了 8.2 GHz和8 GHz。通过与相同孔隙尺寸的分散中空碳球(Void@C-617)对比研究,发现3D-Void@C-617样品是因为其特殊的多孔网络结构显著改善了阻抗匹配而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在研究不同孔隙尺寸的样品时,发现在3D-Void@C的孔径较大时,通过增大其尺寸可以在不明显恶化衰减能力的同时改善阻抗匹配,进而增强微波吸收性能。结合Void@C-617在不同填充比下的吸波性能研究,揭示了大尺寸的中空结构才是3D-Void@C样品宽频吸收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非中空碳球间的网络连接。(4)以脱脂棉碳化所得碳纤维为碳源,采用改进的气-液-固(VLS)法制备了超轻的B4C基杂化纳米线吸波剂。合成的B4C纳米线因为含有丰富的堆叠层错缺陷而表现出不错的微波吸收性能。通过多步VLS过程将SiC纳米颗粒引入到B4C纳米线中,实现了 B4C纳米线的异质界面工程。所合成的B4C/SiC杂化纳米线具有独特的蠕虫状形态结构,其在d=2.5 mm处实现了高达4.7 GHz(13.3~18 GHz)的宽频有效吸收(RL<-10 dB),在3.7 mm处实现了高达4.9 GHz(7.4~12.3 GHz)的有效吸收,覆盖了整个X波段。此外,在d=3.3 mm时,最佳的RL值也达到了-50.8 dB,几乎比B4C纳米线高三倍。微波吸收能力的显著提高主要归因于增强的双介电弛豫,即偶极子转向极化和界面极化。SiC/B4C杂化纳米线的低反射损耗值和宽吸收带宽,以及高温稳定性和轻质性使其成为恶劣环境下高效电磁波吸收剂的良好候选材料。
其他文献
模糊集在多属性决策问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直觉模糊集是模糊集的扩展,它引入了非隶属度,满足隶属度和非隶属度之和不大于1。作为直觉模糊集的一种推广,图片模糊集由元素的三个隶属度组成,分别称为肯定隶属度,中立隶属度和否定隶属度,以使它们的总和不大于1。在已有关于图片模糊集的文献中,研究者成功开发了几种算法来解决聚类、模糊推理和决策等不同的问题。然而,模糊集理论、直觉模糊集理论和图片模糊集理论只能解决
强激光场作用下的原子与分子电离研究是当前强场物理的研究热点之一,强场电离也是强场现象的基础。随着激光技术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实施更复杂的操控,比如分子的准直和取向。计算能力的进步,也允许人们进行更高维度的模拟。由于分子自身包含更丰富的结构特性,在强激光场驱动下出现了一系列不同于原子的现象,这些现象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表明与对称分子相比,强激光场驱动下的不对称分子电离过程又呈现出了许多新
背景:应激性精神障碍的研究及治疗一直是神经科学的热点问题。在人类或啮齿类动物中,不可避免的会遭受长期的、重复的、强烈的社会击败应激,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在社会交往中,长期处于从属地位会导致个体出现持续性的社交回避、社会互作缺陷等社会行为异常,且该问题因药物治疗成本、副作用和复发率较高等原因仍未被很好的解决。近些年,模拟人类社会欺凌的长期社会击败应激模型(Chronic social defeat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单链共价闭合并且不含有5’帽子及3’尾巴的非编码RNA。研究表明,探索circRNA在人类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确认疾病状态下失调的circRNA有助于了解复杂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由于circRNA具有组织特异性、稳定性等特性,因而成为一类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识别circ RNA与疾病的关联关系有助于探索circRNA在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不可控应激引起个体在可逃避情境中的逃避缺陷,最早由Seligman在1967年研究狗的行为时提出,并随之发展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理论:个体习得了对环境事件的不可控性,产生对环境不可控的预期,从而在将来的情境中表现出无助。然而,在习得性无助现象研究五十周年之际,Maier和Seligman系统回顾了习得性无助理论和研究,提出经典习得性无助模型中动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也称为血清素,是一种古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在包括线虫、果蝇和哺乳动物等的许多物种中都有发现。5-羟色胺可以调节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行为活动,包括生殖、睡眠、食欲、学习、痛觉、昼夜节律、情绪、攻击行为、觅食、能量平衡、取食、消化、内分泌和心血管功能等。如果人类的5-羟色胺分泌异常会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例如精神分裂症、偏头痛、抑郁症、自闭症
研究背景及目的癌症诊疗是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Cancer Statistics,2019》的统计数据显示,乳腺癌高居全球女性常见癌症的首位,致死率位列前茅。目前以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及中药治疗为主的乳腺癌治疗体系虽取得一定疗效,但仍面临治疗毒副作用大,肿瘤转移及复发率高等亟待解决的难题。研究靶向、低毒、微创的乳腺癌治疗方式,是生物医学领域面临的重大课
本论文使用高分一号、Google Earth、Bigemap、ICESat和Modis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资料,野外观测,采样和室内沉积物粒度级配、化学元素、矿物组成、微结构扫描电镜、磁化率及土壤有机碳、有机质等养分测试等方法,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丘地貌及其发育环境。全文尝试分析四个问题,其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有何种沙丘地貌类型,其地貌特征如何,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其二,研究区风能动力处于
有损陷门函数(Lossy Trapdoor functions,LTDF)是在单向陷门函数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个新的原语,能够基于循环群上求解离散对数的困难性、格上计算问题的困难性等多种困难性假设下实现具体构造。LTDF具有更强大功能和灵活性,是构造许多高级密码原语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在诸多密码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单射陷门函数、抗碰撞的哈希函数、选择密文攻击(Chosen Cipherte
当机体经历强烈的急性应激或长期慢性应激时,学习记忆能力会受到显著影响,表现为学习记忆功能下降,甚至可能诱发多种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综合征等,其中应激对大脑中枢系统(如记忆中枢-海马)的损伤最为引人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在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升高,通过调节在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的可塑性,抑制长时程增强LTP的发生或促进长时程抑制LTD的产生而损伤记忆的提取。但是,排除糖皮质激素对海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