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公益出行理念的出现,人们对于自身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更多的人提倡环保出行,自行车骑行运动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兴趣爱好。城市街头上也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共享单车,这些共享单车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便捷。不管是专业还是非专业,自行车骑行对于下肢着装要求非常高,在各种高性能骑行装中,紧身骑行装在提高运动速度、耐力和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强度运动中,运动员着装对运动潜能的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较低着装压不能满足生理防护作用,而较高服装压会增加能量消耗并且影响运动状态。因此非常有必要将人体生理指标量化,更客观的反映服装压对人体运动绩效机能的影响。本课题旨在研究骑行运动中下肢紧身压迫对运动无氧阈指标的影响,提供规范的评价体系,并利用BP神经网络对骑行运动无氧阈值进行预测。本课题首先综述了关于紧身压迫对于人体生理机能以及运动绩效性的影响。总结了关于骑行运动中下肢骨骼、肌肉等动态特征以及骑行运动的功效性,进一步对无氧阈相关理论和无氧阈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心率、通气指标以及骑行运动中下肢紧身压迫值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美国[TC]2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扫描仪,挑选出10名年龄、身高、体重以及下肢尺寸最为接近的健康女性为实验对象,穿着4个不同尺寸样裤进行实验,参照文献及预实验,选取下肢9个压力测试点。利用德国Pliance多用途传感系统测量骑行运动中过下肢紧身压迫值,划分骑行运动周期,用静态服装压替代动态服装压,分析下肢各测试点动态压力值变化趋势。同时让受试者对样裤运动舒适性进行主观评价。进行骑行实验,采用德国Cortex心肺功能测试仪采集骑行运动中心率及通气指标相关数据,分析下肢紧身压迫与运动无氧阈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计算渐变服装压下的无氧阈值。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分析,以下肢压力测试点和压迫紧度为控制变量,无氧阈相关指标为观测变量,研究下肢紧身压迫对各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骑行运动中动态压力比静态压力值大很多,各部位压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服装压与心率和呼吸指标存在相关性,当下肢受压范围在1.25-2.201kpa之间时,达到最佳运动状态;当压力过大时,无氧阈值明显下降。进一步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女子运动无氧阈值的预测模型,该模型良好的验证了前文中渐变服装压下的无氧阈指标。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从客观理论角度揭示运动无氧阈影响机制,为企业设计女性骑行裤提供生理指标参考,在研发女性专业骑行裤时可通过控制紧身压迫强度来提高运动的舒适性和绩效性,改善运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