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趋势全面深入发展,国际层级分工深化与产业链全球性布局,原材料遍及全球的采购迫切使得物流产业迅猛发展。物流产业是有效实现全社会生产关系和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助力提升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基础性国民支柱产业,在稳定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发展新型商贸流通形式、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准确揭示中国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8年到2017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区位熵指数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借助Arcgis软件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的时间、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同时构建了空间杜宾模型并选取经济发展环境、工业发展水平、地区人力资本、政策供给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七个驱动因素,分析了它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总体呈现出从东到西逐级减弱的趋势,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川渝区域为主的物流产业高集聚度热点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空间格局演变过程表现为“京沪双核”向“多个核心”演变。东部地区省份的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省份;物流产业集聚表现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但是空间自相关强度有所收敛,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差异性趋于弱化;经济发展环境、地区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水平对物流产业集聚有显著地正向效应,促进物流产业集聚程度的提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相关建议:地方政府应继续发挥物流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导向作用,加强相邻省市的区域联动协同合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传统物流产业赋能;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开放战略,开拓国际物流运输新通道,发挥外资物流企业的溢出效应;培育新兴区域大型物流枢纽城市;调整运输配送结构鼓励“公铁水”多式联运,提升物流运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