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素微球负载纳米钯催化剂的构建及应用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niao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际学术界认为当前化学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是“自然资源化学”。随着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危机步步逼近,新型能源的获取问题亟待解决。甲壳素作为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大分子,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外壳,它具有众多的功能基团,以及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是构建功能材料的理想原材料。同时,它分子链上的羟基和乙酰氨基,可以吸附和分散有机分子和无机金属离子,在水处理、气体吸附、催化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对甲壳素的开发利用已日益引人注目。过渡金属钯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催化性能,己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传统的均相钯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虽然分散较好,催化效率高,但容易在反应过程中团聚失活,且不能回收,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问题。非均相钯催化剂能够回收利用,节约资源且不污染产物,因而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面对能源的日益短缺及现代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结合甲壳素本身的特点,用天然生物质资源甲壳素作为金属催化剂的载体材料己成为十分有潜力的途径。本工作利用实验室开发的碱/尿素水体系低温溶解甲壳素,通过热诱导将其构建成纳米纤维编织的微球。同时,将这种甲壳素微球用作金属钯催化剂的载体,其分子链中丰富的羟基和乙酰胺基能够有效地铆固金属钯;而且,微球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很好的分散钯纳米粒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吸收光谱(XA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FT-IR)、固体核磁共振碳谱(13C-NMR)、氮气吸附仪等手段表征了这些负载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并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评价它们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本工作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1)成功构建了多级孔结构的甲壳素微球,并利用其纳米孔洞设计和制备出一种高度分散的极小纳米钯催化剂,并阐明甲壳素和纳米钯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该负载催化剂在硝基类化合物的氢化反应中活性优异。(2)基于甲壳素微球大的比表面积及丰富的官能团,制备出一种高稳定性的Pd/甲壳素催化剂,它在一氧化碳的氧化及Heck碳碳偶联反应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3)通过煅烧活化法,成功在甲壳素微球上制备出尺寸可控的纳米钯催化剂。并证明煅烧处理能够诱导0价纳米钯的形成,让催化剂更加稳定。该催化剂在苯乙烯和苯甲醛的加氢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循环稳定性。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概括如下。利用碱/尿素水体系低温溶解甲壳素,通过热诱导将其构建成纳米纤维结构的甲壳素微球。基于该甲壳素微球较大的比表面积及丰富的孔结构,成功将高分散的极小纳米钯负载在微球上。甲壳素微球上的小孔(<1.4 nm)及乙酰胺基对极小纳米钯的形成非常关键。X射线吸收光谱(XAS)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表明该纳米钯的平均尺寸为0.6 nm。同时,X射线吸收光谱表明所得纳米钯催化剂无论是氧化态还是还原态都能保持较好的分散性和较窄的尺寸分布。在4-硝基苯甲醚的氢化反应中,催化剂表现出极其优异的催化活性,其初始反应速率是商业销炭催化剂的14倍,同时具有较高的转化频率(TOF,~52000 h-1)。同时,该催化剂在10次循环反应过程中纳米钯虽然有所聚集,但活性损失很少,第10次反应循环后目标产物的产率仍能达到96%。因此,它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改善上述负载催化剂(Red-Pd@chitin)稳定性不够的缺点。我们通过高温煅烧法得到一种稳定的高分散Pd/chitin催化剂。X射线吸收光谱(XAS)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证明了高分散纳米钯的存在。同时,所得负载催化剂成功用于研究Heck偶联反应和CO的氧化反应。Heck偶联反应中,Pd/chitin催化剂的活性明显高于商业的Pd/C,且多次循环反应后纳米钯几乎无聚集。然而,未经煅烧处理的Red-Pd@chitin催化剂在循环反应后纳米钯聚集明显。CO氧化反应中,Pd/chitin催化剂也显示出优异的反应活性和循环稳定性。进一步地,我们通过调控钯的负载量,在甲壳素微球上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分散良好,尺寸可控的纳米钯催化剂。所得系列纳米钯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较窄的尺寸分布,并且随着钯负载量的增加,纳米钯的尺寸从1nm到3 nm变化。甲壳素微球上丰富的羟基和乙酰胺基不仅能够铆固纳米钯,同时在高温煅烧过程中甲壳素载体也能将钯离子还原,从而使纳米钯更加稳定地固载在甲壳素微球上。重要的是,这些负载Pd@chitin催化剂在苯乙烯和苯甲醛的加氢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循环稳定性。活性最高的钯催化剂在氢化苯乙烯的反应中,其TOF值高达50000 h-1。而且,经过煅烧的催化剂在10次反应循环过程中,反应活性几乎没有损失,纳米钯也没有聚集。本学位论文构建出一系列甲壳素/钯负载催化剂,研究了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并且实验数据也表明它们在催化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研究工作涉及高分子材料、有机化学、催化等领域,具有交叉学科研究的特点。在这里有效解决了钯纳米粒子很难保持较小颗粒同时高度分散的问题,同时所制备的负载催化剂能高效的催化各类化学反应。重要的是,利用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本论文课题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MAX相是一类结合金属和陶瓷优异性能的层状陶瓷材料,M代表的是过渡金属元素,A代表主族元素,X代表C元素和N元素。它们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抗氧化,易加工等特性,在冶
目的:骨生长发育及骨折愈合过程一直是骨科研究工作的重点。目前已发现许多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骨发育过程相关。蛋白酶Corin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血管及妊娠疾病方面,而它同时也在软骨衍化的骨组织中表达,但是其在骨骼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作用却一直未明确。我们前期研究中发现,Corin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的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骨质疏松患者的外周血中,可溶性Corin的水平降低,且其水平与骨密度值呈负相关
边缘检测技术是在图像分析与处理领域内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样也是图像压缩、图像分割、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目标检测等许多其他研究内容的基础技术。一些现有的边缘检测方法在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在我国电网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已经成为城市网的主体。水树老化一直是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隐患。为了保证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
2017年,重庆市成为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之一,借此东风,重庆市全力推动通航产业发展。围绕两江新区这一重庆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的核心,着力打造全市通用航空产业研
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为社会提供了形式多样、数量庞大的内容产品,丰富着社会的文化。然而,对于这些并非由人类直接创造而出的人工智能创作物,版权法是否应当对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青藏高原臭氧谷极端事件进行定义再研究其特征,利用Lorenz环流分解的方法再结合MLS卫星观测资料研究夏季UTLS区和上平流层臭氧输送特征,对定常和瞬变输送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讨论臭氧输送对夏季青藏高原臭氧谷极端强事件的作用,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夏季UTLS区和上平流层臭氧输送均使得夏季青藏高原臭氧谷加强,二者皆是定常输送起到主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cysteine,Cys)且具有结合重金属能力的低分子量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蓝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中。本研究从甘蔗ROC22组
轮轨磨耗是诱发轨道交通病害的重要来源之一,严重影响车辆运行安全性,缩短车轮和钢轨使用寿命和轮轨养护维修周期,增加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维护成本。轮轨磨耗与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车辆运行动态特性有着密切联系,而改善轮轨磨耗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对钢轨廓型进行优化设计。本文建立了一种以最小化磨耗为优化目标,利用实测廓型对曲线轨道钢轨廓型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了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子模型、优化目标子模型、廓型参
在多标记学习的任务中,多标记学习中的每个样本是可以被多个类别所标记的,与单标记学习相比,多标记学习的应用空间会更广,且关注度更高。但多标记学习算法存在数据维度灾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