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碰到许多不确定的信息(即具有概率性质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新信息或证据调整已有观点得出适当结论并做出决定,如“气象部门根据气候资料做出天气预报”、“医生根据检查和化验结果做出病情诊断”、“房屋购买者根据市场信息做出是否购房决策”等等,这一过程即贝叶斯推理过程。到目前为止,有关贝叶斯推理的行为研究仍未得到一致的结论。其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人们在推理中是否遵循贝叶斯定理;(2)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贝叶斯推理偏差?其核心的问题是,贝叶斯推理过程中基础比率和击中率这两种关键的概率信息,其作用机制是怎样的。关于这一问题,以往大多数研究是将后验概率估计值与贝叶斯规则计算的标准值相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即使有研究谈及推理过程和反应时,其结论也大多是根据推理结果来间接地反推其推理过程,缺乏时间进程数据的支持。基于以往的研究,本研究设计两个实验来进一步探讨贝叶斯推理中概率信息的作用及其认知神经机制。实验一采用三因素混合设计考察了基础比率、击中率信息和时间压力对贝叶斯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比率和击中率信息对后验概率估计值有显著影响,而时间压力对后验概率估计值的影响不显著。实验二采用两因素被试内设计考察了基础比率和击中率这两个概率信息在贝叶斯推理中的作用,这是首次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贝叶斯推理的实时进程,为进一步揭示贝叶斯推理的认知加工机制提供电生理学证据。结果表明,与高击中率的推理任务相比,低击中率的推理任务在额、顶叶诱发了一个更明显的N1(100-200ms),而在额中央、中央顶、顶枕联合区诱发了一个更明显的N300(250-350ms);与低基础比率的推理任务相比,高基础比率的推理任务在额、颞、顶叶诱发了一个更明显的晚期正成分LPC(350-700ms)。结论:本研究的实验表明在贝叶斯推理过程中,人们并没有遵循贝叶斯定理,而是运用了锚定-调整启发式。产生推理偏差的原因也并非忽视基础比率信息,而是在锚定-调整启发中存在的认知偏差和左右脑的认知功能的差异。同时,也表明推理过程主要激活了颞叶、额叶和顶叶区域,与演绎推理所激活的脑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