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企业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从斯密的《国富论》开始经济学家就一直在研究企业,特别在企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斯密提出了市场规模限制劳动分工假说,而新古典经济学家直接就把企业抽象成一个生产函数,对企业的内部组织却避而不谈,直到科斯用交易成本理论解释了企业组织可能优于市场的原因,至此关于企业存在性问题的讨论告一段落。
既然企业是存在的,它一定会有一个最优的规模,那么它的边界在哪?科斯认为企业的规模会达到这样的均衡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中进行同样交易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组织该笔交易的成本。科斯的回答很好的解决了企业的边界问题,但是交易成本的概念十分抽象,更不用说用交易成本来量化企业边界了,这也是科斯理论一直被人们引而不用的原因。
自从交易成本理论的大厦构建起来后,经济学家们都尝试着对企业边界问题进行探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威廉姆森的“资产专用性假说”以及张五常的“合约理论”。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企业,提出了一些很新颖的观点,张五常甚至认为企业的边界是不存在的。本文顺着张五常的思路,从合约角度理解企业,但是我们认为企业的边界是存在的。张五常之所以认为企业是没有边界的,是因为他未对合约进行分类,从而忽略了关系合约,而这种合约在企业中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认同科斯和张五常的观点,即交易成本是企业存在的原因,合约是企业的本质。我们把合约分成了正式合约和关系合约,把企业边界分成了法定边界和合约边界,在文中我们通过合约这个工具来探讨企业的边界问题,分别建立了企业的法定边界模型和企业的合约边界模型。本文认为企业就好比一个鸡蛋,由蛋黄和蛋清所组成,正式合约是企业的核心,它构成了蛋黄,关系合约配合正式合约使用,它组成了蛋清,由于其本身的易变性,蛋清是可以收缩的,正是关系合约的变化导致了企业边界的扩大或缩小。
在企业的法定边界模型中,我们在企业内部考察企业主和雇员之间的合约关系,通过博弈分析,最终确定影响企业法定边界的因素:企业的未来收益、折现率、关系合约奖金;在企业的合约边界模型中,我们在企业外部考察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关系,最终得出了影响企业合约边界的因素:背叛的诱惑、折现率、关系合约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