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针灸在防治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效延缓高血压靶器官损伤及降低相关并发症方面有明确疗效。本实验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并以同源正常血压大鼠为对照组,分别施以温针灸、针刺、艾灸足三里穴,观察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腹主动脉形态的影响,应用WB、qPCR等检测方法检测JAK/STAT相关信号通路表达,旨在发现针灸保护高血压动脉血管功能进而保护靶器官损伤作用机制,为临床针灸防治高血压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同源魏一凯二氏WKY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同源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温针灸组、针刺组、艾灸组。大鼠购进后统一测量血压,以常规饲料、自由饮食饮水喂养一周,以适应实验环境。之后进入正式实验阶段,对照组与模型组每日只给予固定,不做任何处理;温针灸组取双侧“足三里”穴进行毫针针刺,深度约5mm,并在毫针针柄处固定自制艾柱(直径2cm)同时施以艾灸;针刺组取双侧“足三里”穴进行毫针针刺,深度约5mm;艾灸组在双侧“足三里”穴附近固定自制艾灸架和艾条(直径5mm),施以单独艾灸。每日上午9点进行,日一次,每次治疗20分钟,连续15天。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3、5、7、9、11、13、15、17、19、21天同一时间段进行血压测量。治疗结束后第8天,大鼠麻醉进行腹主动脉取血,取腹主动脉组织,用HE染色法检测腹主动脉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用q PCR、WB方法检测相关信号通路表达。结果:1.温针灸可以特异性调节大鼠腹主动脉JAK/STAT信号通路。本实验结果表明,温针灸“足三里”穴可以特异性降低STAT1 mRNA表达,降低STAT1、JAK1、JAK2蛋白表达水平及p-STAT1水平,从而影响下游效应,降低血压,进而保护血管及靶器官。2.温针灸可以改善主动脉血管病理形态。本实验结果表明,温针灸可以改善动脉壁各层细胞排列、内膜表面情况;改善内皮细胞增生、脱落等现象;改善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增生、肥大及弹性纤维间隔、排列等现象;使外膜细胞表面光滑平整,无增生、肥大等现象。3.温针灸可以降低SHR大鼠血压水平。本实验结果表明,各治疗组均不同程度降低SHR大鼠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温针灸组收缩压降低幅度约45mm Hg,针刺组收缩压降低幅度约20mm Hg,艾灸组收缩压降低幅度约35mm Hg;温针灸组舒张压降低幅度约30mm Hg,针刺组舒张压降低幅度约15mm Hg,艾灸组舒张压降低幅度约25mm Hg。由此可见,温针灸明显降低SHR大鼠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温针灸降压起效时间最快;对于血压降低幅度收缩压大于舒张压。另外,针刺组在停止治疗后血压有回升现象。结论:1.温针灸“足三里”穴能保护SHR大鼠血管结构和功能。温针灸“足三里”穴能改善血管形态和病理炎症反应,保护血管,特别是动脉血管,防止高血压靶器官的损伤和并发症的出现。2.温针灸“足三里”穴通过调节JAK/STAT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发挥血管保护作用。研究表明:温针灸“足三里”穴能抑制血管JAK/STAT信号通路,从而降低STAT1、JAK1、JAK2表达水平及其蛋白含量,抑制下游效应表达,降低血压。这可能是温针灸保护高血压血管功能正常运转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