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为了促进高科技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正在积极建设创业板市场。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经济增长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为这些活跃的市场群体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就是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在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和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特征后,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影响上市公司投资的首要环节——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首先从利率政策和资金管理政策角度论证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随后又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股票价格的变化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这些结论对于采用货币政策对总体经济活动进行有效调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我们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对高科技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也具有重要启示。在完成前述铺垫工作之后,本文运用不同理论、从以下不同角度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对高科技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1)利用托宾Q理论研究货币政策对高科技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以得出促进高科技上市公司投资及其成长的货币信贷政策。建立了货币政策与高科技上市公司、托宾Q值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以及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托宾Q值与投资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发现我国货币政策与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托宾Q值之间有一定的正向关系,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托宾Q值与其投资之间也有较弱的正向关系;通过建立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托宾的Q值与公司杠杆、成长之间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提出了促进高科技上市公司投资及其成长的货币信贷政策建议:对于Q>1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商业银行应从信贷政策方面积极满足其贷款需求,解决其投资的资金来源,以有利于此类公司的投资及其成长;至于Q<1的公司,其投资资金应寻求其他方面的融资渠道。(2)由于货币政策包括连续性政策变量和离散性政策变量两大类型,因而本文又从连续性政策和离散性政策角度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对高科技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对于连续性货币政策,如货币供给量、居民储蓄额等,运用计量回归方法来确定主要货币政策变量力度和构建政策综合指标权重的大小,并利用X-11方法剔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利用新生成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最后以量化后的政策综合指标来分析该类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科技上市公司投资增量中的相当大部分还<WP=6>是来源于银行贷款,并且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投资与连续性货币政策综合指标存在正相关,连续性货币政策对高科技上市公司投资有一定的解释力,但解释程度不高。对于离散性货币政策变量,如利率的调整、颁布影响利率的政策法规等,则利用维彻尔和米勒(Wichern & Miller,1976)在时间序列中鉴别波动变化点的方法,确定对股市影响重大的离散性货币政策事件,然后采用了事件研究法来分析离散性货币政策事件对高科技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离散性货币政策事件对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投资有较显著的影响,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投资对货币政策提前反应较明显。另外,也发现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有一部分流动资金不是投资于实业,而是随着“利好”或“利空”的货币政策消息投资于股市。(3)近十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周期性波动,因而进一步地,本文运用金融加速器理论研究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对高科技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运用Arellano 和Bond(1991)所提出的GMM估计程序,即采用两步差分估计法,研究了货币政策通过金融加速器对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当高科技上市公司不分类别笼统地放在一起,以代表性的公司做样本研究时,资产负债表状况对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影响并不显著。然而,当区分不同经济时期,或把高科技上市公司按不同规模分类时,情况就不同了。实证研究发现,高科技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对其投资的影响在经济紧缩(萧条)时期是显著的,状况差的资产负债表能放大货币政策对投资的冲击,并且对公司的投资支出有负面的影响。金融加速器对不同规模公司的影响力度也是不同的,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期金融加速器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有很明显的证据表明,资产负债表状况差的小公司的投资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最大,对中等规模的公司和大公司,其投资在经济非萧条时期没有受到金融加速器的影响;但在经济萧条时期,资产负债表状况差的公司的投资就明显遭到了金融加速器机制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冲击被放大。最后,本文分析了货币政策向高科技公司投资传导的主要障碍,并运用效率替代理论提出了建议以完善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