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居民性观念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_3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发生在人类生活中最常见、最深刻、具有最广泛意义的社会活动之一的学科,从精神与肉体、个人与社会、新生与死亡等等多重阶段解读性革命与性现象,得到了社会学界的重视和发展。并且随着现代社会与经济、科学技术和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媒体和互联网有关性的内容传播变的越来越普遍与大胆,人们开始接触到更广泛意义和形式的性行为,而对待性行为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本研究主要针对2010年的CGSS(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法以及Ordered Logit模型来进行分析和统计估计的实证性研究,并将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性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其性观念的差异性;而性观念的研究是全国居民、城市居民以及农村居民对待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三种不同性行为的态度。  研究发现:贞操观及对男女性行为的双重标准趋于淡化,但传统性观念仍在女性及年龄较大的群体中发挥着较大作用,使得这两部分人群的性观念处于保守的状态,而青少年的性观念则较为开放;经济条件越好的地区和城市,其居民的性观念趋向多元、开放,也进一步反映了经济水平和现代媒体手段的发展对性行为宽容度的促进作用,肯定了性的社会建构理论对我国居民性观念分析的适用性;教育对待男性和女性的性观念起着不同的作用,使之前针对女性贞操单向的苛刻要求弱化,强化了以横向为重心的婚姻质量,更多的重视夫妻双方的感受,强调情感在婚姻中的重要位置;城市居民整体上来说要比农村居民的性观念更开放。整体上说来我国居民的性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由早期认同性行为的差异开始到女性争取性公平转变,而父权制思想在男性群体中作用开始弱化,青少年接触性行为的年龄在逐渐减小。这些变化也应该引起我们在对青少年性行为教育观念与方式上的改善,注重加强以性道德和合法性性行为的教育,用道德和法律控制人的欲望和性行为,保证合法性性行为的权益。
其他文献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播媒介已大大地发生了改变,网络媒体占据了我们生活的重要地位,借助网络媒体,线上的虚拟空间得以建构起来,产生了明显不同于现实的“网络社会”——这是
妇女的社会地位一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课题。中国通过妇女解放运动和对男女平等的长期倡导,女性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然而,在社会文化和社会观念的深层,性别不平等依然存在。作为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女性参政、从政是衡量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农村妇女参政问题逐渐引起学界关注,占农村人口半数以上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也进入了学者们的视野。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