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xz33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平等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平等,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2001年中国政府颁布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性原则,更加关注处境不利人群受教育问题。”教育平等和公平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词。以实现教育平等和公平为目标的教育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取得预期效果,不仅受客观经济社会条件限制,而且与人们对教育平等的理解有关。教育平等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它与现代教育同时诞生,并随现代教育的发展,价值越来越彰显。现代教育及其平等观念产生于西方,其关注人、以人权为核心、法律为保障、公共义务教育制度为依托的观念在18世纪启蒙运动时已基本成熟。一战后,对教育权的认识从消极权利转变为需要国家来保障的积极权利;教育机会平等由初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转入中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二战后,在民主化浪潮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西方教育平等观念取得新进展: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强调教育过程平等,60年代中期后转至教育过程的产出——教育结果平等,并认为要实现结果平等需要为不利人群提供补偿。19世纪下半叶,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被迫启动了现代化,植根于西方大生产和工业化基础上的现代教育制度及其教育平等理念传入中国。作为“后发外源型”现代化国家,中国的教育平等观念在中西文化冲突中慢慢融入世界。本论文对西方影响下的中国教育平等观念历程进行了研究,力图揭示中国人吸收了西方观念的哪些元素,做出了哪些变革,为什么会有这种选择。研究从纵横两方面展开,在纵向上分为五个阶段:清末民初、五四时期、三四十年代、1949年后、改革开放后;在横向上置于西方影响下,从教育平等观念的基本元素出发,对每一阶段的观念进行分析,揭示其基本特征。通过对百年来思想家、学者的著述以及各个时期教育法规、教育制度、统计资料等的诠释解读,得出以下结论:19世纪中后期到五四时期为教育权利平等形成阶段,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为机会平等阶段,90年代中后期开始讨论过程、结果平等,进入21世纪,过程与结果平等成为共同理念。权利平等尽管在五四时期已为知识精英所识,但它并没有成为其后普及教育、实现机会平等的价值支持,百年来的普及教育主要立足于国家存亡、阶级利益、经济发展等因素。由于未从权利和人的角度思考机会平等,导致一些群体的教育权利实际上未得到保障。90年代中期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是需要国家保障的基本人权、教育的目的就是人自身,机会平等的实现需要国家办学、实行全部免费的义务教育。影响中国人教育平等观念的因素主要有: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程度;中国自身的国情、文化传统与价值观;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别等。在实现教育机会平等方面,中国人受古代经世致用、民间办初等教育、自由灵活办学传统等的启发,提出普及教育要发动群众,采用非标准化、非规范化甚至非制度化的形式,为民众提供有益于生活的教育。
其他文献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户籍制度的“松动”,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大规模的增加,北京由于其优越的经济、文化条件,成为我国流动人口主要流入地之一。流动人口的到来
<正>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信念等方面。有些孩子由于家长的过度溺爱,变得懒惰、意志薄弱、不能接受挫折,出现各种各样的
会议
本文以湖南道县仙子脚土话的语音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获得语音材料的基础上,整理出仙子脚土话的语音系统,并与周边的土话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为湘南土话
研究目的通过比较三种常见的术前导尿时机对择期手术患者的影响,探讨对手术患者影响较小的导尿时机,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2007年4月至2007年
国内外面临着能源危机,而建筑耗能又占有很大的比例,针对这种情况发达国家早已从建筑节能着手来缓解能源危机。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来,我国也颁布了一系列的建筑节能标准和法
随着混凝土结构老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植筋加固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建立了新老混凝土植筋的接触模型,从植筋根数、布置形式以及植筋深度等方面,研究了新老混凝土植筋加
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十三个省市区开展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根据这一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检察机关提
在现代汉语的日语借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概念词,像观念、经验、自由、精神、方法等这些常用概念词都来自日本。日源概念词大多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翻译日语书籍的热潮中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进程的提速,城市客货交流也随之变得更加频繁,车辆保有与车辆使用水平呈现“双快”发展,内外交通、客货交通等矛盾逐渐显现,城市交通拥挤面开始蔓延。因
本文阐述了农村配电网规划改造坚持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农村配电网规划改造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配电网规划改造的优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