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根际袋试验和轮作试验,采用 BCR 连续提取法,研究种植不同积累镉油菜(Brassicajuncea L)后,不同镉来源污染土壤的根际镉形态差异及轮作后土壤有效态镉动态差异,旨在探讨不同镉来源污染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差异机制。试验结果表明:
在不同镉来源污染土壤中,都是以B1(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利B2(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两形态存在为主。原污染土壤沈阳土中的B1(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B2(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低于稳定了之后的模拟镉污染土壤农大土和浙江土,而B4(残渣态)在沈阳土中明显高于浙江土和农大土。在种植了油菜后的模拟镉污染土壤农大土和浙江土后,根际土中B1 (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B2(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所下降,而原镉污染土壤中根际土的B1(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明显下降,B2(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却略有升高。除了对农大土、沈阳土上的B1形态外,两种不同积累镉油菜根际镉形态没有显著差异。
在全镉含量为3mg/kg左右的情况下,模拟镉污染土壤农大土中的NH<,4>Ac提取态镉比原镉污染土壤大兴土高出一倍。种植油菜后,农大土中的有效态镉略微有所下降,而大兴土基本维持在0.15~0.2mg/kg,并未有所下降。经过不同的轮作方式种植后,大兴土中B2(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变化较大,最大相对变化率达到21%。在农大土和大兴土上种植了白菜小杂55后发现,小杂55的地上部镉含量和吸镉量存在明显差异,农大土上的白菜明显高于大兴土上的。不同前茬对白菜小杂55的镉吸收能力存在明显的影响。在大兴土上,前荐种植了朱苍花籽的后茬白菜地上部镉含量、吸镉量高于前茬种植川油Ⅱ-93的;而在农大土上刚好相反。在农大土上,白菜小杂55地上部镉含量随着前茬周期增长差异并不显著,而大兴土上,随着前茬生长时间(周期)增长后茬白菜地上部镉含量显著降低,对照土壤上白菜地上部镉含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