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札达盆地形成环境及其发展演化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研究是世界地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青藏高原不断隆升,在高原内部形成了众多沉积盆地,这些盆地的沉积物记录了不同阶段高原隆升及发展演化史。本文在前人基础之上对札达盆地内沉积地层进行了系统研究,将札达盆地内地层分为托林组和香孜组,并根据垂向变化将托林组划分为三个岩性段。托林组一段ESR测年结果为5.1Ma,托林组三段ESR测年结果为3.3Ma,时代属上新世,香孜组ESR测年结果为2.58Ma,属早更新世,说明盆地形成于上新世,是在早更新世时期湖水退出,盆地封闭。托林组中含有大量孢粉化石,孢粉组合中乔木植物以松为主,灌木植物以蒿为主,孢粉组合代表了温凉湿润的环境,并寒冷干旱的环境发展。托林组三段与香孜组含部分介形虫、腹足类化石,反映为淡水—微咸水环境。在札达县城北托林组二段内采集到札达三趾马化石、牛科及鹿科动物化石,该动物群与我国北方三趾马动物群相当,并可与藏南吉隆盆地含三趾马动物群的沃马组对比,并据此认为其形成时代为上新世。通过对盆地内碎屑岩类、重副矿物组合、地球化学等方面对盆地内沉积物物质来源进行分析认为:盆地下部沉积物质主要来自盆地东南方向的喜马拉雅山一带,托林组二段—三段物质来源相对较远,香孜组主要为近源堆积,并根据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元素等特征探讨了古气候、风化强度等环境变化。古构造对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主要控制作用,盆地受断层控制明显,断层在平面上呈北西向延伸,北东、南西界断层性质多为逆断层,并具走滑特征,南东、北西界为正断层。盆地沉积与构造活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托林组一段以砂砾岩为主,为快速堆积的过程,反映上新世早期构造活动强烈,托林组二段—三段以砂岩—泥岩为主,反映构造活动处于相对稳定阶段,香孜组洪冲积扇沉积,沉积速度快、厚度大,表明研究区经历了又一次强烈的构造隆升。
其他文献
地震勘探自始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广泛应用于能源行业的油气专业化研究和预测一体化过程。为适应全球能源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将目光投向了深层、各向异性含流体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国内的发泡技术,通常采用机械搅拌式。压缩空气式的发泡机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气泡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实现将生产出来的气泡直接注入混凝土搅拌机,无需中间环节,有利于提高气泡混凝土
棉花地膜绿色栽培技术在当前多个区域均能有效应用,棉花地膜绿色栽培技术应用优势较高,能全面提升棉花种植产量,优化种植品质.通过地膜高效化覆盖能有效调节种植区域土壤环境
期刊
轿车的开发是相当复杂的过程,牵涉到概念设计、工程设计、产品验证、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等诸多环节。随着汽车消费理念的日益成熟,消费者对待汽车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追求
目前学生处于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应用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在这样网络大环境下,技工学校在面临机遇的情况下,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技工学校必须
纺纱锭子作为纺纱机械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纺纱效率和经济效益有极大的影响,锭子的纺纱环境严重损害产业工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因此研制开发既能兼顾生产率与成本,又能降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