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是全球性议题,不安全食品对每一个消费者产生健康危害,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球约有6亿人罹患食源性疾病,不管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是民生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没有食品安全,就没有全民健康,更谈不上全面小康。只有把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才会高,建成的小康社会才是全面的、名副其实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基本告别了食品供给不足的时代,食品安全已经从“数量安全”向“质量安全”转变。但随着“大头娃娃”“三聚氰胺毒奶粉”“地沟油”等事件和问题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广泛高度关注,也给政府治理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为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化体制改革,不断优化监管职能,加大食品安全整治力度,提高监管水平,推进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云南省作为全国西南边陲,一直以来,始终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深化监管体制改革,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职责,先后组建了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云南省市场监管局,政府监管职能进一步优化。但就云南省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后机构运转情况看,食品安全监管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新一轮改革之际,如何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研究了云南省食品安全监管历史沿革,确认了食品安全监管改革对云南省产生的影响,还对云南省在行使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认为云南省政府部门为食品安全监管作出了许多努力,为食品安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但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是现实存在的,其具体表现为:第一,云南省食品安全表象问题,如食品产业基础水平较低、食物中毒事件频发多发、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形势严峻等;第二,云南省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问题,如食品安全监管专业性被稀释,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认识不到位等;第三,云南省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问题,如权责不清、存在空白、职能分散、职能缺位等问题;第四,云南省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如法律支撑不足、执法存在分歧、执法不严谨、日常监督检查不到位等;第五,社会对食品安全责任感和参与感需要提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尚未完全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划分不够完善,监管执法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社会共治氛围尚未完全形成等。经过研究和分析,文章基于监管优化的角度,对云南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以下对策: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明确政府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职能定位;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相关体系制度;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社会共治氛围。通过以上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云南省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提升监管效能和监管水平,真正体现食品安全惠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