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纷纷涌现,如何利用分散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币种的现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成为当前跨国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由于银行存贷款利率,通货膨胀和汇率变化的加剧,使跨国公司暴露在越来越不确定的经营风险下,特别是以美国次级贷为导火索爆发的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也成为跨国公司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为了实现对成员公司的有效监督、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跨国公司无论是采取集权制还是分权制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财务与资管理方面都日益趋向高度集中。 现金池系统就是银行和企业共同构筑的资金管理工具。现金池(CashPooling)也称现金总库。最早是由跨国公司的财务公司与国际银行联手开发的资金管理模式,以统一调拨集团的全球资金,最大限度地降低集团持有的净头寸。现金池业务主要包括的事项有成员公司账户余额上划、成员公司日间透支、主动拨付与收款、成员公司之间委托借贷以及成员公司向集团总部的上存、下借分别计息等。目前在国际上常见的现金池有两种模式:物理现金池和名义现金池。 本文主要是通过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境内跨国公司(GE公司的美元现金池和LG公司的人民币现金池)采用的物理现金池和国际跨国公司广泛使用的名义现金池的功能差别,对现金池的适用范围和资金管理方式进行了探讨,论证了现金池为跨国公司带来的资金成本节俭效果,并总结了建立现金池系统相关的外汇管理规定和会计处理及税务问题。 通过两种现金池的对比,对名义现金池在我国使用的可行性和前景进行了论证。提出结论:随着银行的跨国化经营,跨国公司在我国境内通过建立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币种的现金池系统,按照国际会计报告准则和我国的税收条例,利用SAP系统和互联网工具,完成跨国公司的资本运作,从而把资金管理最优化是可行的。 此外,在中国境内,随着我国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和人民币的国际化结算功能日益活跃,预想未来在离岸金融中心运营的银行可以本着“先人民币后外币”的原则,在国家外汇管理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推行现金池,特别是名义现金池业务,不断提升跨国公司的资本运作能力,使现金池这一金融产品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