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建筑(Micro-Architecture)作为当代西方设计思潮向多元化发展的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个分支,通过对微建筑体量、空间和功能的分析与研究,发现微建筑可以独立或作为已建成的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出现,融入周围环境。同时通过融入某地区特有的地域文化因素能够补充中国当今建筑地域性缺失的不足,对抗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趋同的现象,唤回建筑的地域归属感。做为城市景观时,微建筑可以选择适当的材质和色彩应用于外表皮,调节城市的肌理色彩,以创意设计的形式凸显成为城市亮点或者加入地域因素融入城市文脉之中。通过对微建筑内部空间尺度的整合和空间梯度变化并使用适宜的色彩和材质,加入地域性的元素,营造出能够引导人情绪的内部多样化空间。它也能通过科技手段提供新的建筑设计思路,在小体量中实现功能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变,提出功能空间多维度设计的概念。同时因其轻便、小巧、易于运输和搭建,微建筑又具有一定的灾难应急价值和实验价值。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微建筑是能够解决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矛盾,人与城市之间供需不足的矛盾,城市急剧扩张与自然界被破坏等矛盾的有效工具。在当今中国工业化与后工业化两种语序交叉并存的时代,微建筑能够为解决各种矛盾提供有效的价值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