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转子活塞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allopc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至今日,发动机已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在这期间,人们创造了各种形式的发动机,如往复活塞发动机、汪克尔三角转子发动机等,其中最成功也是应用最广的是传统往复式活塞发动机,虽然其技术成熟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不足,如功率密度低、配气机构复杂等。然而随着近年来的能源危机,空气污染等问题的凸显,未来发动机要朝着轻型化、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基于上述原因,双转子发动机现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的新型双转子活塞发动机的功率传输机构是基于一种摆盘和凸轮组合的机构。该发动机结构简单、结构布置方式完全对称,平衡性好,在该功率传输机构的驱动下,发动机在输出轴每转一周时,实现多次作功,因此能够实现功率密度、升功率等大幅度的提升,这一特性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新型双转子活塞发动机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设计了新型双转子活塞发动机的总体结构方案,详细分析了其动力缸部分和差速驱动机构部分的结构和运行原理,然后分析了典型循环下新型双转子活塞发动机的作功特征,介绍了其密封系统的实现原理和润滑冷却系统等辅机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2)运用欧拉运动学方程建立了发动机功率传输机构的运动学模型,首先分析了摆盘、凸轮和输出轴相互之间的转动特性,推导出在输出轴匀速运转的情况下,摆盘的运动规律模型,得出两个转子的相互运动关系模型,再进一步研究转子与差速驱动机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其次在已经建立的功率传输机构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凸轮理论型线的拓展变形进行研究,建立了在设定的转子容积变化规律下凸轮理论型线拓展模型,进而证明了作为一款发动机的功率传输机构,其具备适应不同燃烧规律的潜在能力。(3)运用包络面理论和坐标变换对啮合时凸轮型面啮合面进行分析,计算了主动件与从动件的主曲率、主方向和它们的诱导法曲率并进行了干涉分析,计算了凸轮及滚轮压力角,分析“8”字外摆线凸轮啮合传动性能,为基于摆盘凸轮的差速驱动机构设计与制造提供理论参考。(4)利用达朗贝尔原理和欧拉动力学方程建立了新型双转子活塞发动机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关键部件的受力情况。以发动机燃烧零维模型对双转子活塞发动机缸内过程的工质压力变化的数值模拟为已知条件,将建好的动力学模型导入到MATLAB软件中对所建数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得出了各关键力和力矩的数值解并分析了其变化规律。(5)根据一般发动机的试验装置的基本组成,搭建了适合于新型双转子活塞发动机原理样机的试验平台,并且介绍了原理样机的研制。本文对新型双转子活塞发动机的关键性能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计算,为下一步对工程样机试验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设计指导。
其他文献
[本刊讯]据中国中医药报网报道:河北省邱县中医院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医院每年拨出专项经费20万元,用于培养中医专科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该院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培
期刊
直觉是一种心理现象、认识过程,是一种科学方法,对科学发现与发明具有重要的作用.从DNA的发现过程可以得出,直觉的产生与发挥作用必然包含丰富信息的吸取与酝酿过程,时信息材
[摘要] 目的 探讨补气活血软肝煎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保肝药加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气活血软肝煎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肝纤维化指标(LN、HA、Ⅳ-C、PC-Ⅲ)、肝硬度检测值(LSM)、门静脉内径以及脾脏大小的变化。 结果 两组ALT、AS
【摘要】 在构建“微说生化”微信公众号过程中,对学生兴趣和教学需要、特殊案例和知识体系、言论自由和课程需要、教学应用和社会服务、经典和新理论、创作团队的稳定性和学生参与度这几个方面进行兼顾,做到公众号栏目内容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并通过特定的栏目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使用微信的热情,将这种无师自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迁移到教学实践中,有助于为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和改变学习方式。  【关键词】 微信公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语言情境下学习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科学、合理、真实的对话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对话交流的机会,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基于此,主要探讨了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情境创设问题与有效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些许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英语 对话教学 情境创设 问题 对策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重要的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小腿和/或足踝部骨外露创面的临床体会。方法自2003年1月以来,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对侧小腿和/或足踝部骨外露创面5例,患者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