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政策是文化的政治表现形态,是“统治阶级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物博物等领域实行意识形态和行政管理所采取的一整套制度规定、原则要求和战略策略的总称”①,是政府施政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它对促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1949-1957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中国实现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过渡,文化发展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转型。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新民主义文化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国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文化改造和建设工作。通过开展群众性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改造旧有文教事业、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开展三大批判运动、宣传推广“双百”方针等举措,党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使其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学、艺术、教育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构建了社会主义文化政策体系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造成了某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忽视文化发展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等。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兴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当前文化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提供某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