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与欧盟的关系对乌克兰十分重要。乌克兰有4700万人口,欧盟是乌克兰重要的经济伙伴。欧盟与乌克兰的关系始于1991年,当时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代表的荷兰外交大臣正式承认乌克兰的独立。但二者取得更实质的关系是在1994年之后,双方在建立长期双边关系的过程中多次召开了峰会并签订了协议。2008年9月9日,在巴黎乌克兰—欧盟峰会上,双方准备了―乌欧联合协议‖。这份文件对于乌克兰人民和政府是重要的一步。首先,为理解研究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理解联合协议的意义。这份联合协议是欧盟和乌克兰之间签署的国际条约,目的是在政治、贸易、文化和安全方面加深乌克兰与欧盟的一体化。2012年3月,乌克兰和欧盟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会议上为联合协议签字,该协议还包括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相关条款。维克多·亚科努维奇在2010年当选为乌克兰总统,随后继续推进乌克兰与欧盟的一体化。2013年9月18日,乌克兰内阁一致批准了联合协议草案。联合协议计划在2013年11月29日签署,但在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暂停了与欧盟签署乌欧联合协议相关事宜。亚科努维奇政府想和俄罗斯联邦政府有更密切的经济关系,他们声称乌克兰将加入俄领导的关税同盟(―欧亚联盟‖)。在本研究中,笔者考察并联系了不同作者的观点。其中,一些作者从西方的角度看待联合协议,而另一些作者从东方的角度看待、描述俄罗斯与乌克兰,以及乌克兰与欧盟之间的关系。但是只有少数学者发现了其本质。本研究关注于为什么亚科努维奇政府的态度在2013年11月签署联合协议时发生急剧转变。在第一章理论与方法中,本文提出了研究问题,即为什么亚科努维奇政府在2013年11月与欧盟签署联合协议时态度发生转变,从而加入俄主导的关税联盟。本文研究时间框架锁定为2010至2014年,特别是乌克兰在2013年11月退出该协议之前数月。本研究开始于2010年,因为在这一年亚科努维奇被选为乌克兰总统。同时,本文最关注的是2013年发生的事态,因为在这一年,在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合协议时,亚科努维奇政府却突然拒绝签署这份协议。本文的主要假设是,乌克兰政府决定不签署联合协议而转向俄领导的关税同盟,其主要动机是基于政治原因而不是经济原因。在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合协议进程中,亚科努维奇政府面临着国内压力,加之它对欧盟在治理和内政方面施压的厌恶情绪,以及俄罗斯所施加的外部压力,最终决定拒绝签署这份协议。外交政策制定中理性行为体的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主要研究问题。这不是指由格雷汉姆·艾利森提出的经典理性行为体模型,而是指由布鲁斯·麦斯奇塔描绘的模型。他提出,基于国家利益以及国内政治背景,包括自己的个人利益,如个人力量,生存或个人财富,外交政策决定者可以做出理性的选择。笔者并未遵循整体理论方法,而是依靠布鲁斯·麦斯奇塔等学者提出的概念框架及其提出的关于如何政治生存框架中政策选择相关问题的见解。在方法论方面,我将主要依靠由亚历山大·乔治和亚历山大·班尼特提出的过程追踪方法。根据大卫·科利尔的研究,过程追踪是定性分析中的基本工具。过程追踪被用来阐释为什么乌克兰政府在签署联合协议时态度会发生如此激烈的转变。在第二章历史背景(2013年前乌克兰与欧盟的关系)中,本文简要介绍了欧乌签署联合协议之前的历史背景。本文认为,如果不考察乌克兰的历史背景知识,则很难理解为什么乌克兰民众因支持欧洲联合,从而再次使西方和国家政策制定者感到惊讶。本章包含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讨论了欧盟和乌克兰在后苏联时期的关系。第二个部分描述了尤申科执政时期乌克兰政府和欧盟的关系。第三个部分探讨了2010至2013年期间,亚科努维奇就任总统时期乌克兰与欧盟关系的发展进程。本章还详细讨论了欧乌之间的联合协议。乌克兰对于欧盟来说一直都是重要而困难的政治伙伴。欧乌关系始于1991年,在苏联解体之后,欧盟承认乌克兰从苏联分裂出去,但是官方上,二者的政治对话开始于1994年,也就是在伙伴和合作协议签署之后。自1991年独立,乌克兰便开始在西欧和俄罗斯之间寻求某种平衡。笔者将其与欧盟的关系分成5个阶段: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总统执政时期(1991-1994),列昂尼德·库奇马执政时期(1994-2005),后橙色革命维克多·尤申科执政时期(2005-2010),维克多·亚努科维奇执政时期(2010-2014)以及波罗申科总统执政时期(2014-至今)。乌克兰的第一任总统是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他信奉共产主义理论,但是他却是在乌克兰执掌大权的人。仅在1994年初,他便解决了从独立的乌克兰领土上消除前苏联的核武器这一基本问题,并且使乌克兰作为无核国家加入《核不扩散条约》,欧洲联和已经完成发展与乌克兰关系中具体的第一步。在此之后,在1994年6月14日,乌克兰与欧盟签署了欧盟委员会及其成员国和乌克兰之间的伙伴与合作协议。2002年7月,乌克兰获得了提供给被控制移民的政权的救济的“特别的邻居地位”。在2003年,乌克兰总统列昂尼德·库奇马概述了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合协议的目的,从而正式开始了欧洲一体化的过程。当维克多·尤申科在2005年开始执政的时候,他指出在近些年中,欧洲一体化进程是乌克兰外交政策的优先事项。2005年1月25日,在欧洲理事会上,维克多·尤申科为其加入欧盟计划呼吁。在其执政期间,欧盟和乌克兰之间的关系得以强化。但在经济和生活水平上进步不大。从2007年开始,欧洲委员会开始就一个新基本协议《乌克兰与欧盟联合》和乌克兰谈判。首先,欧盟坚持与乌克兰建立邻居—国家的战略关系。维克多·亚科努维奇在2010年开始执政,他宣布希望与西方国家建立稳定且紧密的关系,同时也和俄罗斯保持这种关系。但是乌克兰人民认为这只是说空话,亚科努维奇更想要和俄罗斯联邦发展更紧密的关系。因为维克多·亚科努维奇的优先议程选择与俄罗斯合作而不是欧洲。2011年11月11日,在布鲁塞尔举行了最后一次,缔结同意所有协定条款的,联合协定的第二十一轮谈判。乌克兰内阁在2013年9月18日一致通过到了联合协定草案。在这之后的第二天,俄罗斯联邦总统表示,如果乌克兰政府签署联合协定,俄罗斯将对乌克兰实施贸易保护政策。俄罗斯希望乌克兰和前苏联国家加入关税同盟,但是如果欧盟联合协定签署了,乌克兰就不能加入关税同盟。普京表示这是由乌克兰的自主选择但是他继续对乌克兰进行经济施压。同时,政府中的人都知道,在俄罗斯看来,如果乌克兰签署联合协定,俄罗斯将采取措施来保它自己的经济利益并且积极从乌克兰商品中保护他们的市场,例如乌克兰巧克力“Roshen”并且从CIS自由贸易区排除乌克兰是个问题。重要的是,根据莫斯科高级消息人士的说法,在白俄罗斯首都,维克多·亚科努维奇提了一些建议,包括低油价和年底之前的大量贷款等。赖卡特相信,如果俄罗斯不能说服乌克兰加入关税同盟,那么俄罗斯将遭受经济损失。2012年3月30日在布鲁塞尔,谈判代表的首脑签署了协定,乌克兰与欧盟的联合协议的乌克兰语文本于2013年6月20日发表在欧洲一体化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上。八月,协定的文本在政府的门户网站发表。在这之后,文本被翻译成欧盟的24种官方语言。在2013年11月28日,联合协议需要在第17次峰会上签署。然而,在11月21日政府突然暂停了文件签署的准备,转而寻求与俄罗斯更为接近的经济关系,并且宣布他们将加入俄罗斯领导的关税同盟(“欧亚联盟”),从而签署他们自己的裁决并改变了乌克兰几十年的命运。第三章是关于亚努科维奇政府关于欧盟联合协议的外交政策决策,即支持签署协议面临的国内压力。在本章中,笔者的重点并非关注于来自欧洲的压力,而在于亚科努维奇政府与欧盟签署联合协议面临的国内压力,这是本文的研究问题和假设的重要方面。根据十月份GfK进行的民调显示,45%的乌克兰人支持签署欧盟联合协议。乌克兰民众对亚科努维奇政府不满,国家经济在其执政时期步履维艰。在乌克兰民众眼中,亚科努维奇政府时期导致国家经济衰退,生活水平大幅下降,腐败和破产增加,其国家的世界排名也落后了很多,这导致他们对当局持有沮丧和愤怒情绪。在维克多·亚科努维奇总统时期,他未付诸任何努力遏制经济形势恶化。该国人口大部分支持欧洲,当意识到亚科努维奇总统执政时期乌克兰生活水平的恶化,他们只希望政府能与欧盟签署联合协议,并且根据欧洲标准进行改革。维尔纽斯峰会即将召开,民众在欧盟与签署联合协议问题上有所期待。其原因是亚科努维奇政府同时在与俄罗斯联邦谈判,这一举措使民众警惕,民众担心亚科努维奇政府在最后关头会转向俄罗斯,并加入关税同盟,从而打破他们想要过上欧洲幸福生过的美梦,但这件事已成为现实。2013年11月,亚科努维奇政府未与欧盟签署联合协议,从而导致2013至2014年乌克兰大革命的爆发。来自乌克兰民众的强大压力,导致革命以亚科努维奇承受不住压力逃往俄罗斯而结束,他在梅兹希里亚留下财产以及曾经从国家窃取的钱财,这又一次证明了政府的腐败。亚科努维奇政府具有俄罗斯根基,它与弗拉基米尔·普京和俄罗斯联邦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民众推翻了亚科努维奇政府。第四章解释了为什么亚科努维奇及其同僚在向欧盟靠近时怀有个人原因。亚科努维奇政权的主要经济目标是将财政资源和公司转移到其家族财产,一群年轻的商人迅速购买私有和国有企业但却无所作为。在贪污的程度方面,自2010年以来,由检察长办公室流出乌克兰的现金额估计近1000亿美元。最有可能的是,亚努科维奇操纵了可称之为“谁将提供更多”的游戏,试图欺骗所有人,而且只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通过腐败计划积累了庞大资源,彻底摧毁了法院系统,完全侵犯公民自由和违反人权。第五章介绍了在外交政策方面,亚科努维奇政府在欧盟联和协定的制定中俄罗斯所扮演的角色。在本章中,笔者将讨论假设的最后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俄罗斯因素一直影响着欧盟和乌克兰的关系。在亚科努维奇总统时期,俄罗斯因素的影响力日益强大,成为乌克兰的欧盟一体化及其对欧盟政策的重要阻碍。当俄罗斯意识到乌克兰想要与欧盟签署联合协议,莫斯科不得不加紧行动,说明该问题对于俄罗斯的严重性。在欧盟和乌克兰就DCFTA(深层和广泛自由贸易区)谈判后一星期内,俄罗斯就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前苏联国家建立关税同盟,他们也希望乌克兰也加入其中。乌克兰反对俄罗斯对其能源运输系统和“Naftogaz”的控制。俄罗斯将不会降低出口到乌克兰的石油价格。在EP峰会前的几个月,俄罗斯增加了对乌克兰的政治和经济压力。2013年夏,俄罗斯利用更加严格的关税监管来增加压力,这导致数日内乌克兰停止了对俄罗斯的货物出口。俄罗斯想要证明乌克兰的脆弱性,此举对乌克兰的出口商造成巨大损失。俄罗斯对乌克兰施加了巨大压力。俄罗斯政府不想让乌克兰加入到欧盟。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提高汽油价格,停止向乌克兰出口产品,并对亚科努维奇施加巨大压力,结果导致亚科努维奇别无选择,只能放弃与欧盟签署联合协议。在本文结论部分,当维克多·亚科努维奇开始在2010年执政时,他的政府赞成西欧一体化,并打算与欧盟签署联合协定,但该协定最终流产。他面对来自国内的压力,亲欧派的压力,来自欧洲的压力。在Tumoshenko案例中,他坚持认为乌克兰政府将加强民主规范,确保解决政治派系、腐败、停滞和改革受挫等法治问题。同时这也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经济的巨大压力。亚科努维奇试图在欧盟和俄罗斯之间,以及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之间谋求平衡,他操纵了一个“谁会给得更多”的游戏。但是亚科努维奇明白,乌克兰不会既是关税同盟的成员同时又加入欧盟联合协议。在他的任期中,乌克兰的经济经历了艰难的时期,特别是民主衰退,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国家处于破产边缘。当亚科努维奇逃离国家,其腐败和自我养膘的证据在梅兹希里亚—总统的居所被发现。最后,由于放弃与欧盟签署联合协议反而转向俄罗斯带来的压力,使得亚科努维奇难以招架并最终逃离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