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古生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WZX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古生界的野外露头采样分析,结合大量数据资料,综合分析德令哈地区的古生界烃源岩的沉积发育环境、有机质丰度和类型、成熟度,揭示德令哈地区古生界烃源岩地化特征,评价勘探潜力。本次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有机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岩石热解参数、分析TOC值、以及氯仿沥青“A”抽取进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采用的有机质类型恢复方法是通过应用岩石热解参数、可溶有机质族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干酪根显微镜检、可溶有机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等方法对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进行认识分析;且本次研究主要从生物标志化合物的角度评价了古生界烃源岩的成熟度,确定研究区烃源岩成熟度特点;最后通过各种计算生油量方法的比较,选用有机碳法对下古生界进行了生油量的估算。综合评价认为,德令哈地区中晚寒武世属于海进初期,滨岸带沉积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的沉积和保存,有机碳含量低,不发育烃源岩;早奥陶世进入海进早期,至中奥陶世,沉积环境总体由浅海到半深海—深海环境,生物化石发育,地层展布广泛,利于有机质的沉积和保存,有机质丰度和类型条件优良,反映奥陶系发育烃源岩;晚石炭世又进入了一个海进早期,沉积环境为水动能较低的浅海区,地层厚度及展布稳定,水生生物发育,利于有机质的沉积和保存,有机质丰度和类型条件较好,发育较好烃源岩;至早二叠世发生海退,沉积环境总体为滨岸-沼泽-临滨沉积环境,属于海陆交互相,过渡环境发育泥岩沉积,属于低能环境,利于部分混源有机质的沉积和保存,评定有机质条件,下二叠统旺尕秀剖面暗色泥岩的为较好烃源岩,而德令哈北剖面深灰色碳质板岩为非烃源岩或差烃源岩。德令哈地区中下奥陶统、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从微观上也印证了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偏腐泥型,其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弱还原环境。同时,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显示各层烃源岩有机质演化程度皆进入了成熟阶段后期,相对而言,上石炭统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较高,下二叠统次之,下奥陶统较低。应用多种方法估算了研究区寒武-奥陶系烃源岩生油量,选用有机碳法评估结果为:中奥陶统石灰沟组生油量最高,约为425亿t,下奥陶统多泉山组生油量次之,约为121.5亿t,寒武纪生油量最小,从而表明了中下奥陶统有一定资源勘探潜力。此次评价结果显示,德令哈地区古生界烃源岩条件优良,勘探前景明朗,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秦岭造山带是由多期俯冲-碰撞造山和随后多阶段隆升成山形成的复合型造山带。很多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北秦岭是独立于华北板块在洋岛的基础上形成的微陆
萨北过渡带面积51.6km~2,地质储量15068×104t,占大庆油田过渡带地质储量和萨北开发区地质储量的四分之一,具有较大的储量潜力。由于该地区油层渗透率较低,非均质性比较严重,
锆石损伤年代学方法可应用于低温定年,其封闭温度目前认为在230℃±25℃。相较于其他低温定年方法,其样品制备与实验操作简便,实验流程与锆石U-Pb定年方法一致,只需要在锆石U
渤南洼陷浊积岩油气藏的充满度存在明显差异,控制这种差异性的因素有很多且较复杂,而在研究区内此种差异性主要受控于储层的性质及成藏动力这两个方面。本论文通过细致地研究
阿坝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全国罕见的大骨节病重病区。大骨节病的病因在很大程度上和当地的水文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骨节病区的环境地质条件,特别是地表水体和发病几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