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国藩作为政治军事的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文人官僚。在他自己的读书过程中,形成了对于古文学习、文章文体分类的独到见解,其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从编排体例、文体分类,以及选文范围等方面都对前人有所突破,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古文选本。《经史百家杂钞》的成书,是曾国藩将其文章见解付诸实施的过程,也是为纠正“桐城派”古文理论中的偏颇。 曾国藩无论是作为“湘乡派”的创立者,还是“桐城派”的中兴盟主,他的古文理论都深受“桐城派”古文理论的影响。本文第一章,例数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古文选本,古文发展到清代“桐城派”,文章轨范日渐成熟,古文的范围也被限制得越来越窄。将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同“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的《古文辞类纂》进行比较。虽然姚氏将古文的范围稍有扩大,但真正使古文再度复兴,重获生机的人是曾国藩。第二章,结合民国初期的几套国文教科书,用具体材料证明《经史百家杂钞》在编排方式、选文、选文思想以及文章的评点方式等方面,为我国现代第一批国文教科书所借鉴。第三章论述了,从当代语文课程标准中文言文的学习要求、选文篇目,再到实际使用中的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留存的经典古文。从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经史百家杂钞》的影子,在继承的同时,我们的教科书编排也忽视了某些古文学习的传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