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研究我科中药保留灌肠Ⅰ号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为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以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在广州市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我科中药灌肠Ⅰ号方(方药组成:丹参、白花蛇舌草各30g,赤芍、三棱、延胡索、莪术各10g,黄柏12g,穿心莲20g)灌肠治疗,对照组1采用甲硝唑注射液灌肠治疗,对照组2采用口服金刚藤胶囊治疗,三组分别治疗3个疗程,观察对比三组疗效组间差异、治疗组组内差异及治疗前后差异。所有数据使用spss15.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进行均数标准差计算,组内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组间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三组患者年龄、病程方面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三组患者在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2)三组治疗前后(治疗3个疗程后)总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1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2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近期临床痊愈率30%,显效率33.33%,有效率33.33%,近期临床痊愈率及显效率63.66%,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1近期临床痊愈率13.33%,显效率26.67%,有效率20%,近期临床痊愈率及显效率40%,总有效率60%;对照组2近期临床痊愈率6.67%,显效率20%,有效率26.67%,近其临床痊愈率及显效率26.67%,总有效率53.34%。(3)三组治疗前后(治疗3个疗程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结果。三组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治疗3个疗程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治疗前后(治疗3个疗程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治疗前后(治疗3个疗程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三组治疗前后(治疗3个疗程后)主要局部体征积分比较结果。三组治疗前主要局部体征积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后主要局部体征积分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前后主要局部体征积分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治疗3个疗程后)主要局部体征积分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治疗前后(治疗3个疗程后)主要局部体征积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治疗前后(治疗3个疗程后)主要局部体征积分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治疗组疗效与3个治疗疗程相关分析结果,治疗组疗程1与疗程2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程2与疗程3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程1近期临床痊愈率0%,显效率26.67%,有效率20%,近期临床痊愈率及显效率26.67%,总有效率46.67%;治疗组疗程2近期临床痊愈率13.33%,显效率20%,有效率20%,近期临床痊愈率及显效率33.33%,总有效率53.33%;治疗组疗程3近期临床痊愈率30%,显效率33.33%,有效率33.33%,近期临床痊愈率及显效率63.33%,总有效率96.66%。结语与抗生素灌肠和口服中成药比较:(1)我科中药灌肠Ⅰ号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疗效。(2)在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下腹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经期腹痛及子宫压痛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率方面,我科中药灌肠Ⅰ号方有显著疗效。(3)我科中药灌肠Ⅰ号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见效快,且与疗程呈正相关,疗程延长,可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