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历史街区面临城市空间特色的丧失和城市文化的趋同,依托于空间所存在的“文化生态平衡”逐渐遭到破坏。而探究其“文化生态平衡”的形成和变化,是挖掘历史街区发展变化内因的重要角度,目标则是希望历史街区得到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因此基于文化生态理论的文化生态健康度评价的研究能够开启一个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的理论交叉新维度。本文从文化生态的理论研究出发,将其理论应用于历史街区空间范畴,研究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历史街区的演变和发展,揭示不同文化生态系统状态与空间、社会、经济、管理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索构建历史街区文化生态健康度的评价体系。通过掌握文化生态演变的内在动力和影响因素,有助于从根源上保持历史街区物质形态、文化生态和生活特色,引导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走向文化生态和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对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明确和论述。第二章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对历史街区和文化生态健康度的概念进行界定;以文化人类学、文化地理学、生态学为支撑,论述了文化生态学在空间理论与应用上的逻辑以及历史街区文化生态的系统性、共生性、多样性、进化性四大基本特征;同时以文化生态为坐标将历史街区分为真实保留型、演变保留型、旅游开发型、商业开发型、有机更新型五大类型,并总结了文化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与历史街区文化生态的发展代际。第三章在前文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生态健康度的价值导向与构成剖析,并确定历史街区文化生态健康度的评价内容;沿用文化生态学理论将历史街区文化生态健康度影响因子总结归类为空间与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运营管理四部分,并在各个部分下系统性罗列主要评价因子共11项,阐述和定性分析其与历史街区文化生态健康度的相关性。第四章是对历史街区文化生态健康度评价的体系构建过程,包括确定评价目标、对象、内容及实施方式;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及专家打分的方式对四部分评价因子与评价集进行权重的确定;并得出最终的评价体系框架,给出分项评价打分的依据,对最终健康度评价得分档次进行研判描述。第五章依据历史街区文化生态健康度评价的体系,以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作为评价对象进行实例应用,对其文化生态健康度进行评价和研判,并提出文化生态角度下相应的保护更新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