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意识流”小说的鼻祖和英国现代散文大师,国内外学者对伍尔夫的研究一度集中于她的文学成就,而对她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强烈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她作为女性主义先驱地位的认识都远远不足。而其作品中“房中天使”的意象,则是伍尔夫女性主义倾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认为,对作为伍尔夫作品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房中天使”的阐释,是理解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关键。本文试图以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和《三个旧金币》等随笔及《到灯塔去》和《达洛卫夫人》等主要小说为基本依据,从伍尔夫作品中“房中天使”意象的文本分析入手,通过对伍尔夫“房中天使”的现实生存处境的考察、“房中天使”的塑造与伍尔夫的女性生活体验及伍尔夫的女性观念之间的关系的阐释,来揭示伍尔夫“房中天使”的历史价值及其局限。本文共分六个部分:导论部分交代研究的意义、分析研究的现状,并概括论文结构和主要创新点。第一章主要是伍尔夫作品中“房中天使”意象的文本分析。在揭示维多利亚时代典型“房中天使”内涵的前提下,对伍尔夫作品中“房中天使”意象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最终概括出伍尔夫作品中“房中天使”意象的特征。第二章概括伍尔夫作品中“房中天使”的现实生存处境。主要从经济、政治、教育及传统文化习俗的延续和渗透四个方面来揭示维多利亚时代末期“房中天使”的处境。并且描述了伍尔夫的维多利亚时代末期的家庭环境,为下文揭示这样的社会和家庭对她创作的影响做好铺垫。第三章阐释“房中天使”的塑造与伍尔夫女性生活体验的关系。结合伍尔夫自己的理论及其作品,并通过与男性创作的比较,分析女性狭隘的生活空间导致其创作以家庭生活为主;同时作为在男权控制下女性表达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伍尔夫的创作更多的是一种自传,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压抑的反射”和“替代的满足”;最后,伍尔夫的作品,更多地表达女性情感体验,它以个人情感体验为主,伴随着强烈的体验式情境,并较多描绘处于矛盾和困境中的女性的疯狂与死亡。第四章分析“房中天使”与伍尔夫的女性观念之间的关系。伍尔夫的女性观念主要包括强调女性的独立性、重视女性的独特气质和双性同体的两性观。独立性部分是通过与维多利亚时代末期之前男性笔下完全处于附庸地位的“天使”的比较,分析了伍尔夫作品中女性的独立特性;独特气质部分,通过分析伍尔夫与十九世纪一些主要女性作家自身及作品中对女性气质的把握所体现出来的独特魅力,揭示出伍尔夫“房中天使”与女性气质之间的关系;最后阐释伍尔夫的两性观:双性同体理想。结语部分分析了伍尔夫“房中天使”意象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历史意义包括她的“房中天使”意象对女性主义文论和当代中国女性形象确立的启示;不足在于:囿于伍尔夫的时代局限,温情脉脉仍然是她的形象的主调,因此她试图通过“房中天使”意象对男权制度的批判是温和的、不彻底的。总之,本文通过对弗吉尼亚·伍尔夫“房中天使”意象的文本分析和历史溯源,对伍尔夫塑造“房中天使”所依据的女性经验与女性观念的考察和探究,力求在充分研读伍尔夫理论和作品的基础上,对“房中天使”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呈现出她真实而完整的历史面貌,使其价值及局限得到正确理解与评价,从而为深入研究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