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现象,这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实证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相当丰富,但关于出口结构的严格的实证分析却相对较少。伴随着中国出口的迅猛增长,中国的出口结构也出现了种种变化,基于“总量—结构—效益”的分析范式,出口结构变化将影响到中国出口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出口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发挥,实证研究中国的出口结构问题,为我国出口战略由关注量的增长转向关注出口结构问题提供实证上的支持,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的演变,以及新增长理论等作为逻辑起点,在深入考察了中国出口贸易发展及其暴露出来的结构问题的基础上,从出口商品结构、出口方式结构,及出口区域结构等方面对我国出口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并没有按照通常的从经济理论的阐述分析再套用到中国实践上来的分析路线,而是基于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现实,通过必要的抽象和假设,直接展开模型分析,理论和中国实践的结合则是放在模型分析中来完成的。从结构性角度分析是本文的基本手段,由于出口结构所具有的复杂性,至今尚未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的努力重点也不是在于建立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而是将主要笔墨放在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4),在出口商品结构、出口方式结构以及出口区域结构等的比较精确的统计描述和模型分析上,通过实证分析为出口战略转向以总量和结构并重,甚至更为关注出口结构的转变提供经验证据。 一、论文的主要结论 (1)中国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结构问题困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贸易额不断攀升,中国正在逐步成为多种产品输出的世界工厂,可以说,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中国改革最为成功的领域之一,尤其是出口,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我国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