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安氏Ⅱ2患者对自身错(骀)畸形的认知程度,并利用IOTN指数判断该类患者的客观正畸治疗需要,为临床治疗安氏Ⅱ2患者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方法:
选取2009-2011年于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前来咨询的安氏Ⅱ2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其中9-16岁为青少年组,18-40岁为成人组,每组患者50例。向每位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完成后收回,并制取每位患者的初诊模型,利用IOTN指数分析患者的模型并评价其客观正畸治疗需要。
结果:
研究一结果显示:青少年组和成人组安氏Ⅱ2患者均能接受正畸治疗前的外貌,青少年组前来就诊的原因多因为牙齿不美观,成人组则多因为牙牙合的功能问题,如,颢下颌关节问题、咬合不良等。
研究二结果显示:青少年组和成人组安氏Ⅱ2患者均有客观正畸治疗的需要。青少年组患者的客观正畸治疗需要多集中在轻微需要、临界需要及需要正畸治疗等级;而成人组患者的客观正畸治疗需要多集中在临界需要、需要及严重需要正畸治疗等级。
结论:
1、在我国,口腔预防保健意识及口腔正畸知识尚未在全民中普及,样本人群中对安氏Ⅱ2错(骀)畸形的重视及认知程度较低,多数安氏Ⅱ2成人患者只有存在中重度的错(聒)畸形或者牙(骀)畸形已经引起相应的器质性损害后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及治疗欲望。
2、安氏Ⅱ2错骀患者的客观正畸治疗需要程度较高,而主观正畸治疗需求相对较低,对患者正畸治疗的需求与其对错(骀)畸形的认知程度相关,因此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不仅要建立牙、(殆)、颅面的协调关系,还要使患者充分了解其错(骀)畸形的生理特点、治疗限度,避免因患者对矫治目标期望值过高而造成医患纠纷。
3、在制定适合我国的安氏Ⅱ2患者客观正畸治疗需要的标准时,除了考虑牙齿的排列,咬合关系等因素,还要考虑到患者的软组织侧貌、骨骼面型、及与牙(黔)畸形有关的各种功能问题,以便做出更全面正确的诊断和系统有效的治疗计划,力求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安氏Ⅱ2错(聒)是一种可导致生长发育异常的错(骀)畸形,该错(殆)的正畸矫治力求在青春发育期前,使颌骨的生长趋于协调。学者们对于安氏Ⅱ2错(胎)主张早期矫治,因此需要早期普及口腔正畸知识,同时还要引起社会、患者、家长的高度重视,避免贻误该错(黔)的最佳矫治时机而造成各种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