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苏州城区中小学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现状及其运行机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数理统计以及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开放现状、影响因素、运行机制构建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为构建完善的中小学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运行机制,深化全民健身资源整合,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研究结果显示:(1)调查对象所在学校(以下简称调查学校)体育场馆均对社会开放,但多数学校对外开放的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向社会开放主要是普及性较广的项目的室外场地和综合体育馆,但综合体育馆的开放对象,仅限于和学校提前预约的单位和团体,并不对社会个人开放;开放时间主要集中在周一至周五的晚上、节假日、双休日以及寒暑假。(2)调查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学校自我管理、承包和自我管理相结合、街道社区管理三种,开放对象主要包括社会单位和团体、学校附近的社区居民。(3)体育场馆开放对学校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包括:为群众锻炼提供了便利,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提升了学校形象,提高了场馆的使用率以及增强了学校和社区之间的联系等方面;不利影响主要包括:不安全因素增加,加重了学校的管理负担和人力投入,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损耗严重以及增加了学校的经费开支等方面。(4)影响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因素主要有:上级领导重视程度与推行力度,安全问题难以解决,学校经费投入增加,学校管理负担与人员投入增加,体育场馆设施损耗,宣传引导力度及政策激励,学校和社区的积极性,受学校体育场馆数量和条件的限制,担心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以及传统办学理念的制约等。(5)中小学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运行机制是中小学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过程中,其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具有规律性的运作模式。主要包含政策导向机制、法规制度机制、安全防范机制、资金扶持机制、宣传引导机制、联动协调机制、评估考核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等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