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开始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转折点,不仅突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1978年至2007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并且我国还尚存数千万绝对贫困人口,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目前,我国推行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力度不够,范围太小,效果也没有农村税费改革那么大,农民金融需求旺盛,但金融供给较少,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困境。在危机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歇业、停产或者倒闭的大概占到总数的7.5%,资金短缺、出口贸易下滑、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上涨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四大难题,而资金短缺无疑是其中最大难题。增加金融供求,缓解资金困难,是促使中小企业度过难关的当务之急。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始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以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为宗旨,满足农民和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但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新生事物,尚存在不少缺陷和问题,为避免过早的夭折,更好的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服务,研究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外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国外小额信贷实践中的典型模式—孟加拉乡村银行,接下来对我国小额信贷发展历程进行了描述,重点研究我国小额信贷的最新创新模式—小额贷款公司,在宏观描述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赞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指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目前还很难实现长期的持续发展,并以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家具有典型意义的小额贷款公司为具体案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获得关于该公司经营状况的资料和数据,然后运用EXCEL和SPSS等软件以及Morduch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对资料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该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出影响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针对上述因素,从政府和小额贷款公司自身两个方面分别提出对策和建议,为促进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