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与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cha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质的遗传基础狭窄是我国玉米(Zea mays L)育种的主要限制因素。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对种质资源进行分类研究和整理,在明确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种质扩增和改良。目前国内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侧重于温带自交系,对遗传基础丰富的热带群体材料则缺乏系统研究,限制了种质扩增和改良研究的范围,进而影响了玉米商业化育种的发展。本试验采用NCII设计组配试验材料,根据不完全区组设计安排田间试验,对14个具有代表性的的温带种质和6个热带、亚热带种质,根据农艺性状和产量的一般配合力(GC
其他文献
研究当代主栽水稻品种产量品质形成及对氮素响应的差异,对于指导生产、精确定量栽培和制定育种目标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苏省主栽的宁粳系列品种和武粳系列3个品种为材料,通过不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研究宁粳系列品种和武粳系列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差异,分析影响产量和品质的株型、群体、叶绿素含量、籽粒灌浆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探讨宁粳系列品种和武粳系列品种高产优质的栽培措施。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除了晚熟中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