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史论的创建者和奠基人,他发现历史是人的活动,重视主体的创造和实践品格。在文学发生起源上,具体表现为十说,即史书起源说、复仇说、受辱说、怨愤说、不得意说、嫉世说、发奋说、缺失说、升华说、得失说等等。对于典型塑造,司马迁重视时代和社会环境的作用,重视悲剧性,通过曲折的情节来刻画人物,在急剧发展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的丰富形象,并且表现出对人物事件和结局的预见性;还善于塑造群体人物,坚持以类相从的原则。“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是“一家之言”的“家”意,而非“言”;“言”是各家的言论,“一家之言”就是个人独断之言论。“发愤著书”一方面重视人的创造精神,获得声名不朽,留名青史;一方面作家通过对现实处境的超越,不颓废,把自己的意志或理想寄寓于作品中,以垂示将来;是“立言”的一种表现,继承了“诗言志”的传统。史论向文论的转换具有客观的物质条件,以真实为原则,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并随时代变化发展,这是其客观原因。在主观特性上,史论和文论体现了共同的内在要求,展现了“德才学识”的理论品性,最终主观上完成了转换。史论向文论转换的过程中,表现出多元和丰富性的内在统一、审美的同趋性和差异性的统一、时间性的统一的三大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