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kfy1突变参与Charlevoix-Saguenay常染色体隐性痉挛性共济失调(ARSACS)发生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1)遗传性共济失调根据其遗传模式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和线粒体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ARCA)属于一种具有遗传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Friedreich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维生素E缺乏性共济失调、Charlevoix-Saguenay常染色体隐性痉挛性共济失调(ARSACS)、脂蛋白缺乏症以及1型和2型动眼神经失用性共济失调。(2)遗传性共济失调具有临床及遗传异质性,属于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可引起共济失调步态、构音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包括锥体系体征、锥体外系体征、眼球运动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等。致病机制中最常见的原因为三核苷酸CAG重复序列扩增,可引起细胞内聚集相应蛋白编码的多聚谷氨酰胺链;第二类常见原因为非编码核苷酸序列扩增,此类包括20余种不同致病基因。即便如此,仍有40%的遗传性共济失调个体病因多样化、原因不明确。因此,加强遗传性共济失调病因学及神经生物学研究,有助于发现治疗此类疾病的药物新靶标,并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目的(1)本研究旨在揭示Ankfy1突变对小鼠共济失调行为学的影响,探索共济失调发病的新机制。(2)通过研究Ankfy1对Purkinje细胞的功能调节,揭示Purkinje细胞退行性改变在共济失调发病途径中的作用。(3)本研究为探索Purkinje细胞丢失的机制研究,为共济失调新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Ankfy1在C67/B6野生型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表达:利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Ankfy1 mRNA在不同时间点野生型小鼠CNS的表达特点;利用RT-qPCR方法检测Ankfy1在成年野生型小鼠不同组织器官内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Ankfy1在小脑Purkinje细胞内的表达特点;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nkfy1在成年野生型小鼠不同组织器官内的蛋白表达并量化分析蛋白表达量。(2)动物模型制作及行为学分析:利用基因捕获技术制作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利用PCR方法进行小鼠基因型鉴定;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及RT-qPCR方法分别检测Ankfy1/+小鼠小脑内目的基因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利用转棒实验、步态印迹实验分析小鼠行为学改变。(3)Ankfy1/+小鼠组织病理学改变: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小鼠小脑组织Ankfy1及Calbindin-28k的表达特点;利用H&E染色小脑组织,分析Purkinje细胞数量改变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野生型(WT)和Ankfy1/+小鼠的小脑、黑质及前庭神经核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利用依莱铬氰染色小脑、脊髓及胼胝体的髓鞘组织,并量化分析实验组及对照组胼胝体厚度;利用RT-qPCR方法检测MBP mRNA及RORa mRNA的表达差异;利用RT-qPCR方法检测P7、P14、P21及P30小鼠的小脑中BDNF、MANF和NT-3的mRNA表达水平。(4)体外培养Purkinje细胞进行形态学分析:体外培养Purkinje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染色细胞;利用Sholl分析软件、Bonfire程序、ImageJ和NeuronStudio的NeuronJ插件及MATLAB(MathWorks)软件进行Purkinje细胞形态学分析。(5)Ankfy1下调影响凋亡的检测:利用TUNEL方法检测Ankfy1/+小鼠及WT小鼠小脑组织;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nkfy1/+小鼠小脑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培养A172、SH-SY5Y细胞,利用Ankfy1 shRNA干扰细胞内目的基因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nkfy1下调后,A172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nkfy1下调后,A172细胞内Akt及p-Akt的表达。结果(1)通过原位杂交实验研究发现,Ankfy1mRNA主要在脊髓、海马及小脑内特异性表达。体外培养Purkinje细胞,利用免疫荧光进行Ankfy1与Calbindin荧光双染,发现Ankfy1特异性表达于Purkinje细胞的胞体、树突及轴突,且主要表达于Purkinje细胞胞体的周边。利用基因捕获技术获得Ankfy1/+转基因小鼠,但未发现全基因突变小鼠,且杂合型小鼠与野生型小鼠数量比例符合子孟德尔定律,说明Ankfy1全基因敲除小鼠具有胚胎致死性。利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检测Ankfy1表达,发现Ankfy1/+转基因小鼠目的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降低。Ankfy1/+转基因小鼠疾病早期出现运动协调功能异常及肌张力障碍表型。(2)Ankfy1/+小鼠从60天开始小脑Purkinje细胞出现严重丢失,且转基因小鼠的共济失调步态异常表型出现早期,并未出现Purkinje细胞的大量丢失。Ankfy1/+小鼠胶质化表现,可能为Purjinje细胞丢失的一种保护机制。Ankfy1/+小鼠与WT小鼠髓鞘组织无差异,MBP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Ankfy1/+小鼠未出现脱髓鞘改变。Ankfy1的突变影响小鼠中的BDNF、NT-3及MANF表达;Ankfy1的表达降低减少MANF及BDNF在ARSACS疾病动物模型中的表达,二者可能参与维持Purkinje细胞存活。(3)Ankfy1/+转基因小鼠Purkinje细胞出现轴突肿胀,较WT小鼠细胞更易受损。在距离Purkinje细胞胞体相同位置上,Ankfy1/+转基因小鼠Purkinje细胞树突分枝数量更少。Ankfy1/+小鼠单个Purkinje细胞树突总长度及总数量、树突总分枝点数量及总树突终末点数量明显低于WT小鼠的Purkinje细胞。Ankfy1/+小鼠及WT小鼠Purkinje细胞树突根部长度之间的差异不明显,而树突中间部分及终末部分明显少于WT小鼠。(4)Ankfy1/+转基因小鼠Purkinje细胞发生凋亡,且caspase 3及cleaved caspase 3表达升高。下调A172细胞内的Ankfy1水平后,细胞发生凋亡,且cleaved caspase 3及caspase 8的表达水平升高。下调A172细胞及SH-SY5Y细胞内的Ankfy1对细胞增殖没有影响。结论(1)Ankfy1在小鼠体内广泛表达,在CNS主要表达于脊髓、海马及小脑,且特异性表达于小脑Purkinje细胞内。(2)下调小鼠体内的Ankfy1水平后,小鼠出现运动协调障碍表型。(3)Ankfy1/+小鼠异常表型与Purkinje细胞丢失相关。(4)体外培养Ankfy1/+小鼠Purkinje细胞,出现树突长度及分枝数量的减少,以及轴突肿胀,说明在Purkinje细胞丢失前已经发生了形态学改变。(5)Purkinje细胞的丢失与凋亡信号通路相关。(6)Ankfy1/+小鼠体内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异常,且由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
其他文献
目的:瞬时受体电位M7(TRPM7)是具有激酶活性和离子通道活性的双功能蛋白,调控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功能。然而,TRPM7与膀胱癌的关系还有待研究。本课题旨在通过组织,细胞和动物层面探讨TRPM7对膀胱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取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上皮组织,进行基因芯片筛选,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挑选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采用qRT-PCR和免疫荧光化学分别检测组织中TRPM7的mRNA和
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为检测PCOS及PCOS伴2型糖尿病(PCOS-2DM)大鼠胰岛内ATPsyn-β的表达改变,并通过上调PCOS-2DM大鼠胰岛细胞ATPsyn-β的表达,了解受损的胰岛β细胞功能是否能够得到改善,进一步探索ATPsyn-β在PCOS-2DM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具体的研究目的为:1.成功构建PCOS-2DM大鼠的模型,并在造模后成功分离纯化大鼠胰岛,并进行原代培
研究背景与目的: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邻足突间形成裂孔隔膜(Slit diaphragm,SD),维持肾小球正常滤过功能。SD区结构和功能损伤将导致足细胞细胞骨架稳定性减弱、足细胞脱落/丢失,最终发生进行性蛋白尿。Nephrin是SD区的重要组成元件,跨膜表达于足细胞胞膜,其胞外段包含有Ⅲ型纤连蛋白样结构和IgG样区域,可通过嗜同性或嗜异性作用与相邻nephrin分子或neph
目的:探讨孤儿核受体NR2E1对胰岛素抵抗小鼠胰岛β细胞代偿性增殖的调控作用,体外实验研究NR2E1对葡萄糖和胰岛素作用下NIT-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其下游靶点进行探讨和验证。方法:Crispr-cas9法构建NR2E1基因敲除鼠,基因型鉴定后,8周龄NR2E1-/-鼠(KO-NR2E1)与对应的同窝WT鼠各24只,随机分为以下四组:(1)NR2E1-/-鼠,标准饮食(standard diet
第一部分目的:应用柔性电极阵列半植入大鼠的大脑硬膜外,建立皮层电刺激通路并进行运动皮层绘图,初步评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利用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8只,建立硬膜外植入电极阵列的动物模型及皮层电刺激通路。植入术后第2,5,8,11,14天大脑的电极阵列覆盖区的运动皮层绘图并纵向比较不同时间点测量值的统计学差别,同时第14天后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评估其安全性及可靠性。结果:8只参与实验大鼠均能
背景复发与进展是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ncer,BUC)典型的生物学行为特征。提高BUC患者就诊时高复发进展风险的预判能力,可有效改善其诊疗及预后水平。肿瘤在体细胞生物学行为分析可用于评估肿瘤复发进展风险,其检测依赖荧光图像技术的发展,但在实现过程中存在技术上的困难。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是一种纳米半导体晶体,因具有独特光学性质,被广泛应用在
背景: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手术和放化疗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恶性宫颈癌仍有较高的死亡率。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深入研究宫颈癌侵袭转移机制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CCL20/CCR6是肿瘤微环境中的趋化因子的成员,高表达于肝癌、胰腺癌和乳腺癌等肿瘤,与肿瘤的预后不良相关。AEG-1在肝癌、神经母细胞瘤和乳腺癌等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作用。但是CCL20/CCR6和A
背景: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内较严重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思维迟滞、妄想、思维缺失等)、感知觉障碍(感受到不存在于客观环境中的感官刺激,如幻听、幻视、幻触、幻嗅等);这些症状的存在可导致特异的思维、情感或是行为表现,且这些表现与症状有很高的关联性,但与对客观环境则呈严重的不协调、瓦解表现。由于精神分裂症症状表现复杂,且患者或家属亦无法准确、客观的描述患者的体验,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慢性退行性疾病,传统治疗药物尚不能从根本上修复PD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随着对P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新靶点得以发现和应用,包括一些小分子靶向化合物。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脑中最重要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DHA能促进神经轴突生长和突触形成以及突触蛋白表达,并增加大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受体的表达。体外实验还证实DHA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成
目的: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慢性脑低灌注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制不仅与能量代谢障碍、神经元电活动异常、氧化应激、自由基损伤等病理改变有关,淀粉样肽级联反应、tau蛋白病理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