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直肠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全球预计每年有40万新发直肠癌患者[1],占成年恶性肿瘤患者的5%。既往研究发现对于局部进展期的直肠癌病人,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后的局部复发率仍较高,为减少局部复发,目前通常会对局部进展期的直肠癌病人采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加手术及术后化疗。因此新辅助放化疗目前被认为是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的标准方案。经过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手术及术后化疗,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明显下降,但仍有部分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出现远处转移。了解直肠癌病人新辅助综合治疗复发的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预后及对高危病人进行密集随访,早期干预,从而减少复发。为此,本研究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近5年来新辅助综合治疗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复发及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术后早期发现、系统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将病人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通过比较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ypT分期、ypN分期、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远端切原距肿瘤距离及术后癌胚抗原(CEA)、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血清糖链抗原15-3(CA15-3)、血清糖链抗原72-4(CA72-4)的差异,寻找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直肠癌患者发生转移及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年龄≥60岁、CEA≥5 ng/mL、CA199≥37 U/mL、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浸润程度(ypT3-T4)、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转移情况(ypN1-N2),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分期(ypTMN1-TMN2)、肿瘤长径≥5cm是直肠癌新辅助综合治疗病人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危险因素。(1)转移组平均年龄57.19±6.43岁,未转移组59.48±10.29岁。不同年龄组间转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8.154,P=0.017<0.05)。(2)转移组病人平均肿瘤长径为4.95±1.96cm,无转移组病人的3.92±2.1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0.122,P=0.002)。(3)转移组平均癌胚抗(CEA)原浓度为30.11±32.94ng/mL,无转移组的11.41±14.3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9.58,P=0.008)。(4)转移组平均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浓度为94.41±239.752 U/mL,无转移组的38.78±96.239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953,P=0.025)。(5)以T2分期为界限,将ypT2以下和ypT3-ypT4分为2组,2组ypN浸润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7.244,P=0.008)。(6)以ypN1分期为界限,将ypN0以下和ypN1-ypN2分为2组,2组ypN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7.866,P=0.012)。(7)转移组病人ypTMN分期与无转移组病人的ypTMN分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327,P=0.024)。多因素分析:CEA≥5 ng/mL、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长径是直肠癌新辅助综合治疗病人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危险因素。根据Binary Logistic分析结果,肿瘤长径(P=0.024,OR=4.304),长径≥5cm的组复发转移的危险性是长5cm的4.304倍;ypN(P=0.044,OR=3.956),ypN1-N2组转移复发的危险性是ypN0组的3.956倍;CEA(P=0.048,OR=4.474),CEA≥5ng/mL病人转移复发的危险性是CEA<5ng/mL的4.474倍。肿瘤长径、ypN、CEA在多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EA≥5ng/mL是影响预后较为重要独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