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在面临严重的老龄化,农村养老问题又尤为严峻。中国老龄化问题的基本特征是“未富先老”,要求中国探索本土化的养老问题解决之路,以互助养老为特色的互助幸福院应运而生。互助幸福院兼顾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部分特征,本文顾称之为“准机构”养老模式。2008年,河北省肥乡县成立第一个农村互助养老院幸福院。肥乡试点得到民政部门的肯定之后,全国各地也建设了各具特色的互助养老幸福院。其中,内蒙古地区也利用扶贫资金建立了大量的幸福院,内蒙古的幸福院与肥乡幸福院有一定不同之处。本文初步将互助幸福院概括为“准机构”养老模式,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龙村(化名)互助幸福院为案例,描述这个互助幸福院的运作机制、老人们日常生活秩序,并重点对院中老人的照顾网络展开描述。本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为导言。第二章介绍了龙村互助幸福院的总体情况,包括项目建设过程、组织管理架构、入住管理办法。第三章描述了老人们的“集体生活”,包括每天时间安排及闲暇消遣,以及购物和医疗。第四章分析了幸福院中照顾的四个方面,其中包括邻里间的互相照料、家庭对老人的照顾、院长村委会的管理与照顾和外部资源的情况。根据研究结果发现,龙村互助幸福院将老人集中居住,有“机构”的特质。与此同时,老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性化生活有得以保留,又加上老邻旧居的邻里关系的延续,因此老人并没有强烈的被“隔离感”。另外,该幸福院又与肥乡幸福院有一定差别,由于筹资模式的不同,内蒙古的幸福院规模更大、基础设施相对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