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Svalbard地区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物质平衡及其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h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川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Svalbard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北极对气候变化响应最明显、最迅速的地区之一,对该地区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北极冰川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以2005年我国开始观测的Svalbard地区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两条冰川2005-2010年间的最新的物质平衡、平衡线高度等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及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同时,对WGMS监测的该地区其他主要冰川的物质平衡及累积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有助于同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1987-2007年间,Svalbard地区主要冰川变化特征表现为:①冰川的年净物质平衡值与平衡线高度年际变化波动不存在明显的规律性,但都表现出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所观测的五条冰川大都处于负物质平衡状态,累积物质平衡值不断减小,且有加速减小的趋势。反映了该地区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一致性。②五条冰川年平均净物质平衡值分别为-0.55 m w.e./a、-0.43 m w.e./a、-0.12 m w.e./a、-0.37 m w.e./a和-0.65m w.e./a,年平均平衡线高度分别为441m、407m、565m、349m和423m,平衡线高度与净物质平衡之间表现出高度的负相关性。  (2)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2005-2010年物质平衡及平衡线高度等的最新变化特征表现为:①两条冰川的年净物质平衡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不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平均年净物质平衡值分别为-0.15 m w.e./a和0.11m w.e./a,存在较大差异。②两条冰川的累积物质平衡值存在差别巨大。Austre Lovénbreen冰川在2005~2010年间始终处于负物质平衡状态,而Pedersenbreen冰川在2005~2007年处于负物质平衡状态,2007年以后表现为正物质平衡状态,且有加速增长的趋势。③两条冰川年平均平衡线高度分别为399.2m和444.32m,平衡线高度与年净物质平衡值均表现为高度负相关性,且年际变化均较大。年净物质平衡值对平衡线高度的敏感性分别为-0.51m w.e./100m和-0.47m w.e./100m,保持稳定。积累区面积比率与年净物质平衡值变化趋势一致。④年平均消融量分别为-1.11 m w.e./a和-1.01m w.e./a,Pedersenbreen冰川略小。年平均积累量分别为0.97 m w.e./a和1.16m w.e./a,最大积累出现在相同年份。⑤Pedersenbreen冰川年平均运动速度明显大于Austre Lovénbreen冰川。冰川表面观测点的运动方向均表现为向冰川主流线幅和或平行于冰川主流线方向运动。⑥Austre Lovénbreen冰川末端退缩年际变化很大,平均退缩量为11.63m/a。最大退缩量大致都位于冰川中部的控制点处,而最小退缩量的控制点则没有明显固定的位置。(3)Ny-?lesund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变化关系进行研究表明:① Ny-?lesund地区的日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不明显。冬季气温的变化幅度较大,而夏季气温变化幅度则以细小波动为主。②降水量的变化总体呈现出夏季降水较少,冬季降水较多的特点,年降水总量差别较大。③冰川年净物质平衡值和平衡线高度与气温和冬季降水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相关。冰川消融对气温1℃增温的敏感性分别为0.53 m w.e./a和0.55m w.e./a。冰川积累对年降雪量10%增量的敏感性分别为0.17 m/a和0.26m/a。两条冰川平衡1℃增温产生的冰川消融量分别需要增加大约31.9%和21.3%的年降雪量。表明影响 Austre Lovénbreen冰川物质平衡值的主要气象条件是气温,而对Pedersenbreen冰川影响较大的是年降雪量④平衡线高度对气温1℃增温的敏感性分别为185.10 m/a和77.53m/a,对10%年降雪增量的敏感性分别为-19.97 m/a和-32.87m/a。两条冰川平衡1℃增温产生的平衡线高度变化分别需要增加大约92.7%和23.6%的年降雪量。因此,在对平衡线高度的影响上,气温的影响似乎要更大一些。
其他文献
学位
协同学认为组成系统的子系统之间通过互动效应,可以使系统整体结构产生稳定性。文化和经济系统是社会复杂系统重要的子系统,两个系统互动使社会处于自组织的状态,并形成有序
矿区地表形变是一种常见的、人为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是由于井下采空造成地表的沉降、塌陷、崩塌、山体滑坡和伴随而发生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的漏失等现象。随着煤炭生产的发
林地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战略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对构筑区域生态屏障、推动沙漠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沙漠,其荒漠灌木林是维系新
学位
作为地表系统的一部分,陆表各类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组合体,而陆面过程(包括生态水文等过程)与人类生活又密切相关。作为地球系统的一部分,陆面、大气及海洋等多种地表系统关系
研发活动推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呈现出市场化、外部化、全球化的发展态势,集合成一个新的产业类型——研发产业。学界对研发产业的研究已经具备一定成果,对于研发产业在区域
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学者最早提出了地缘经济的概念。从广义来看,地缘经济是一种从经济地理位置和经济关系角度来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的理论,即它以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取代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