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社会的开放程度逐步提高,这使得各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加快,分层流动的方式增多。在众多影响因素中,随着工业化社会对于社会成员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日益提高,教育所承担的选拔功能日益增强,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通过教育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成为一条重要而有效途径。那么教育对少数民族在社会分层流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困境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新疆的少数民族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新疆人口数最多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为例,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描述和分析了维吾尔族家庭在社会分层流动的过程中,教育所起的作用以及随着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教育功能的改变。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有两种观点:一是教育促进社会流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促进社会流动是有条件的。本研究分析解释了新疆少数民族在社会分层流动过程中环境、收入、能力、观念、地位——圈子、个人素养等方面的变化,进而分析在这些变化中教育所起的作用;同时,我们发现因为新疆的少数民族大多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长期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有着自己的文化、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当少数民族社会分层流动时,不可避免的要与本民族外的文化相互碰撞,教育除了在这之间起到润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促进少数民族社会分层流动外,也遭遇一些困境。特别是随着高校扩招,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分层流动的作用呈现弱化的趋势。社会转型与市场经济的冲击,都对少数民族社会分层流动产生较大影响,少数民族在社会分层流动过程中,家庭所占资本的多少直接影响少数民族的社会分层流动,所以当少数民族中的弱势群体通过教育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时,往往需要寻找那些技术较强而不受社会资本影响较大的工作,否则很难实现向上的社会分层流动。处于中产阶级的少数民族,因为本身家庭条件较好,通过教育可能只是更多的维持了原本的资本而已,社会分层流动不够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