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认知老化的过程,为临床工作者实施预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其他领域的慢性病纵向研究分析提供方法学借鉴:(1)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进展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认知衰退变化过程,同时评估协变量对该变化过程的影响;(2)分析影响因素对认知评估量表结果的影响差异,揭示认知评估量表的不同应用特点。方法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选取美国ADNI公共数据库中MCI经过多次随访发生AD的233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认知功能评价所用量表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ubscale-cognitive 11-item,ADAS-11),临床痴呆评分总和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Sum of the Boxes,CDR-SB),功能活动调查表(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FAQ)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同时纳入患者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及遗传信息。基于多个量表之间共同代表同一个潜在过程(Latent process)的假设,构建基于多元纵向数据的潜在过程模型,引入参数化的非线性变换将多个纵向指标与潜在过程联系起来,利用潜在过程模型描述MCI患者转变为AD的认知变化过程,并评估协变量对其直接影响,通过固定的对比来区分协变量与各种心理测验的差异关联。根据Akaike信息标准(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和贝叶斯信息标准(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以及参数的个数进行模型筛选,参数估计采用极大似然法。基于残差分析和四种测试在给定时间计算的由公共潜在过程模型中回归解释的方差百分比进行模型评价。结果(1)性别(P=0.6210),受教育程度(P=0.6009),是否携带ApoEε4(P=0.0609)以及婚姻状况(P=0.3529)与潜在认知过程无显著相关,随访时间(P<0.0001)与潜在认知过程显著相关。是否携带ApoEε4与时间的交互项与潜在认知过程显著相关(P=0.0277),其他变量与时间的交互项对潜在认知过程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2)性别(P=0.0139)与受教育程度(P=0.0094)对于不同的测试结果影响不同。对性别而言,FAQ和CDR-SB的测试结果受性别的影响,而MMSE与ADAS-11的测试结果不受性别的影响。对受教育程度而言,MMSE和FAQ的测试结果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其他两项测试的结果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是否携带ApoEε4和婚姻状况对于每种测试结果的影响并无不同。(3)MMSE和CD-RSB分别对得分较高和得分较低人群的认知程度区别不明显,而FAQ量表则对低分人群及高分人群的功能区别不明显。(4)残差分析表明模型拟合较好,而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潜在过程解释四种测试变异的比例从16.42%逐渐增大到93.94%,也说明该模型拟合较好。结论(1)携带ApoEε4基因的MCI人群相比未携带ApoEε4基因的人群,认知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更快,且随访时间越长,两类人群认知衰退的差距越大。提醒医护工作者对携带有ApoEε4基因的MCI人群应重点关注,提前预防以减缓认知衰退的过程。(2)性别与教育程度对每种认知测试的影响并不相同,在进行认知测量时应全面考虑这种影响对于认知测试结果带来的偏差。进行认知评估应采用能够测试不同认知功能以及能够区分不同程度认知损害的多个量表共同评估,以消除单个量表引起的偏差。(3)潜在过程模型分析多元混合纵向数据拟合效果较好,比运用单个测试量表进行分析得到的信息更多,可为分析多元混合纵向数据提供方法学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