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士人是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是封建社会的精英阶层,也是社会文化及精神性活动的主导力量。其精神面貌、行为趋向的特征和风尚,即士风,则集中、典型地代表了时代的精神。因此,对一个时代的士人群体及士风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个时代的社会风气,探悉政治文化等人文环境要素。 五代表面是乱,实质上却蕴含着巨大的变化和进步。这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期在士人演生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后世士人的最终定位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士人的变化流动又促进了社会结构的整合,推动了封建制度的发展。因此,对士人群体的命运及其整体风貌进行研究无疑是对这个时代一次严肃的再审视,对今日社会转型之中知识分子的反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定位不无裨益。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前言主要介绍了选择士人及士风作为研究对象的价值和目的所在。针对目前研究的某些不足,笔者尝试在传统史学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计量史学和社会学等一些新方法,以群体研究揭示社会截面的思路,揭示五代士人的病态特征,最终探察五代的时代风貌。 第一章对五代士人群体及其时代特征进行研究。首先从五代政治社会环境入手,剖析五代的时代特点。在武夫当道的时代,士人并不受时代的欢迎和尊重,武人的轻视和凌辱使其生存和发展环境恶劣,命运遭遇悲惨。然后本文根据士人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定位,提出五代士人的界定标准,即有应科举行为和动机的读书人均可称为士人。通过对史料的抽样整理,把五代士人以表格形式直观量化,得出其籍贯、出身、出仕、入幕和隐逸等数据。最后分析五代士人人格剧变的原因和轨迹,得出其文化政治素质低下、忠节观念淡薄和人生态度趋向权变务实等时代特征。 第二章对五代士风进行全面考察。五代士风,就是指这个时代士人群体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趋于相近的外在体现,它是社会原生状态的直观反映。本文从士风的外化表现形式上,分析得出五代士风有隐逸、混世、浮薄、功利等四大风气,认为五代乱世中的重武轻文风气迫使士人或隐居山林,或避祸南迁;混世苟活、趋时保身的人生态度成为士人群体的主导理念,并使士人普遍带有轻薄浮躁、放纵不羁的习气,以致产生求名躁进、急功近利的行为趋向。最后探析五代士风剧变在政治、民族和文化上的诱因。 第三章试对五代士人作一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虽然士人在乱世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让我们不敢恭维,但还是应该肯定其在士人演生史上的地位。五代士人在最终打破士族垄断,巩固科举之途,从而走上真正意义的“士人政治”的道路上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五代士人己经自觉成为国家机器运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在五代政权、转移和维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士人以各种方式积极地参与了这次政治社会变革,其群体特征和风气对宋朝及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