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探讨蛋氨酸来源与水平对肉鸭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养分利用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4×2+1因子设计,设一个不添加蛋氨酸的对照组(蛋氨酸水平1-14d为0.275%,15-35d为0.235%);等摩尔添加两种蛋氨酸来源:固体蛋氨酸(DL-methionine, DLM)和液体蛋氨酸(2-hydroxy-4-(methylthio)butanoate, HMTBA),四个蛋氨酸添加水平: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按照满足肉鸭蛋氨酸需要量的80%、100%、120%、140%添加(蛋氨酸水平1-14d为0.415%、0.450%、0.485%、0.520%,15-35d为0.319%、0.340%、0.361%、0.382%)。945只1日龄健康樱桃谷肉公鸭,按体重无差异原则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鸭。试验期为35d,前期1-14d,后期15-35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DLM和HMTBA,显著提高(P<0.01)肉鸭第14d、35d均重,1-14d、1-35d体增重,1-14d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肉鸭1-14d、15-35d、1-35d料肉比;显著增加(P<0.01)肉鸭35d羽毛评分、第4主翼羽长度、全净膛重以及肉鸭14d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2)在等摩尔添加基础上,按肉鸭蛋氨酸需要量80%添加时,HMTBA饲粮组肉鸭35d均重、1-35d体增重均显著低于(P<0.05)DLM饲粮组;DLM饲粮组肉鸭15-35d体增重、14d血清球蛋白、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P<0.05)HMTBA饲粮组;HMTBA饲粮组肉鸭35d羽毛评分显著高于(P<0.05)DLM饲粮组。(3)蛋氨酸120%、140%水平组肉鸭1-14d料肉比显著低于(P<0.05).蛋氨酸80%水平组;蛋氨酸80%、140%水平组肉鸭35d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P<0.05)蛋氨酸100%水平组。蛋氨酸来源与水平对肉鸭14d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以及35d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4)采用二次回归曲线模型拟合发现,以DLM为蛋氨酸源,以1-35d体增重、料肉比及第4主翼羽长度和全净膛重为标识,蛋氨酸适宜水平分别为前期0.433%、0.444%、0.444%和0.441%,后期0.330%、0.337%、0.336%和0.334%;以HMTBA为蛋氨酸源,以1-35d料肉比、第4主翼羽长度和全净膛重为标识,蛋氨酸适宜水平分别为前期0.476%、0.506%和0.50%,后期0.356%、0.375%和0.37%。结果表明,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DLM和HMTBA均对肉鸭生产性能、羽毛生长以及屠宰性能有一定改善作用;按肉鸭蛋氨酸需要量80%添加时,HMTBA对肉鸭生产性能的效果低于DLM,当添加量达到需要量100%后,HMTBA与DLM不存在显著差异;肉鸭后期体增重、前期血清球蛋白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DLM组优于HMTBA,背部羽毛评分HMTBA优于DLM;综合考虑肉鸭生产性能、第4主翼羽长度和全净膛重,以DLM为蛋氨酸源时饲粮蛋氨酸适宜水平为:前期0.440%、后期0.334%;以HMTBA为蛋氨酸源时饲粮蛋氨酸适宜水平为:前期0.494%、后期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