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经典到数码影像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itar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葫芦的秘密》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经典作品。虽然历经半个世纪以来各个不同历史阶段、接受视域、媒介时代的流转变迁,依然以最为鲜活的面容活跃在中国当代儿童审美文化的舞台之上,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化生命力。从历史阶段来看,《宝葫芦的秘密》创作于建国初期,在“前十七年文学”这一文学史阶段中得到广泛传播;“文革十年”的风雨摧残仅仅使其消隐但并未动摇其生命力;拨乱反正后的“新时期”作为“重放的鲜花”再度奠定其历史地位;而在九十年代大众文化、新兴媒介文化以及消费主义文化兴起之后,《宝葫芦的秘密》又被国际媒体大鳄迪士尼看中搬上了大荧幕,激发出崭新的活力。从接受的代际视域来看,《宝葫芦的秘密》具有完整的代际接受链条,在“五六十年代生人”、“70后”、“80后”、“90后”乃至“新世代生人”之中都具有影响力。从媒介形态和媒介时代角度来看,《宝葫芦的秘密》的物质媒介形态广泛存在于故事书、连环画、图画书、漫画书、广播、真人及动画影视、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玩具、T恤、背包、拖鞋、文具、午餐盒、帽子、手表之中,覆盖几乎所有传媒途径并横跨纸媒—印刷时代与图像—网络时代两大媒介代际。对《宝葫芦的秘密》进行考察,必然涉及到对该作品从创生到传播所历经的不同历史文化语境的仔细梳理,以及不同媒介时代和媒介形态之间以审美形象为主兼及叙事构成、表现手法、意识形态侧重等异同面的深入分析。本论文一方面从历史语境出发,将《宝葫芦的秘密》置于广阔的审美文化视野之中,作为一个儿童文学经典化问题的代表性案例进行研究,揭示作为儿童文学经典的《宝葫芦的秘密》的经典建构过程;另一方面则出于对当下问题的现实关注,即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迪斯尼化”则正是对这个问题的高度概括。因此,经典化与迪斯尼化构成了本论文所关注的两大核心问题。本论文共分三章,在第一章中我们以“经典的传统式诞生:作为国家文学事件”为标题,侧重在传统纸质文学文本的媒介形态范围中进行梳理和考察;第二章以“作为肉身存在的《宝葫芦的秘密》:文本传播与媒介转换”为标题,关注该书不同版本的传播过程以及媒介转换问题;第三章则以“迪斯尼的经典化与经典的迪斯尼化”为标题,以07迪斯尼版《宝葫芦的秘密》的文本特征、生产过程和商业意义为主要线索,论述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当商业资本力量成为主导力量之后,经典本身的构成、经典内涵的变迁以及迪斯尼中国化战略的步骤等问题。
其他文献
垄断行业改革是我国行业(企业)改革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对垄断行业进行了初步改革,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垄断性行业的市场开放势在必行,
近年来,随着财政收入规模的逐步增大和公共财政框架的确立,我国财政管理已进入以支出管理为重点的新阶段。财政支出管理是政府的一种专业性管理行为,是对国家财政支出进行计
<正>前段时间到美国参访,适逢美国波士顿爆炸案凶手焦哈尔出庭受审。波士顿爆炸案这一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案件,在事发两年之后再次引起世人关注。在美国时,新泽西州森坦纳瑞
企业集团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新型组织,也是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参与竞争的一种必然趋势。企业集团管理要以“利润为目标、财务为中心、资金为重点”。资金管
在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中检索2001—2010年关于期刊编辑工作方面的被引文献1万2 852篇。其中:被引1次者5 494篇,占42.4%;被引5次以上者2 499篇,占19.4%。基本符合"二八定律"。
纪录片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伴随中国电视同时产生的中国电视纪录片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生活
中国电报局1880年由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奏准设于天津,后迁至上海。该局总领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的电报建设,因线路之广设而获取丰厚报费收入,成为晚清经营最佳的新式企
经过多年的发展,内部控制涉及的领域已非常广泛,不仅涉及到各类组织形式的企事业单位,而且覆盖组织内部各层面的所有活动,远远突破原来的内部牵制、会计控制的范围。内部控制
<正> 一、发展战略(一)测量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关键和基础信息社会带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而发展最快的首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包括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测量技术则
会议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化,金融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同时金融行业风险加剧,金融危机时有爆发,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就更值得警醒。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和传染力之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