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人参、白术配伍前后物质基础变化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药效变化,为中药配伍理论研究提供依据。2.研究人参、白术药对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口腔及肠道菌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用参考,为新药创制奠定坚实基础。方法:1.以60%乙醇提取人参配伍白术前后皂苷,用大孔树脂对其进行富集、纯化,采用HPLC法对人参配伍白术前后皂苷进行分析鉴定,测定人参配伍白术前后皂苷成分的变化。2.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术配伍人参前后挥发油,采用GC-MS法对挥发油进行分析鉴定,测定白术配伍人参前后挥发油各成分含量的变化。3.用MNNG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造模70天后给药组按生药量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日用药1次,连续60日,通过HE染色、扫描电子显微技术观察各组胃黏膜组织显微及超微结构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药物治疗前后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上AQP3、AQP4蛋白的表达,通过PCR测定AQP3、AQP4 mRNA的表达,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提取肠道、口腔微生物总DNA,检测肠道及口腔菌群的变化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用HPLC法对人参配伍白术前后皂苷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人参与白术配伍后,人参皂苷中Rg1、Re、Rf、Rb1、Rc、Rb2和Rd的含量升高,并产生了新的物质。2.用GC-MS法测定白术与人参配伍前后挥发油成分,白术挥发油共鉴定出18种化合物,配伍后挥发油鉴定出24种化合物,两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苍术酮,其中白术配伍人参后挥发油中苍术酮的相对含量为45.94%,比白术挥发油中的51.67%低。除苍术酮外白术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大的均为烯类化合物,其种类也最多。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胃组织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治疗后病理评分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各配伍后给药组胃组织病理评分与配伍前比均有一定降低趋势。电镜观察表明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皱襞隆起,胃小凹变形,小凹壁上皮细胞萎缩等,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胃小凹形状大小趋向规则。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中AQP3蛋白、AQP 4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胃黏膜AQP 3蛋白、AQP 4蛋白的表达均升高。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胃黏膜AQP 3 mRNA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各给药组胃黏膜AQP 3 mRNA表达均降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QP 4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各给药组胃黏膜AQP 4 mRNA表达均升高。4.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肠道、口腔菌群多样性及丰富度显著增加(P<0.05),肠道、口腔中致病菌群的数目减少,肠道、口腔菌群失调得到改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鼠病理学炎性评分与其口腔、肠道菌群的丰度、多样性以及门、属水平上的差异菌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1.人参与白术配伍后,增加了人参皂苷Rg1、Re、Rf、Rb1、Rc、Rb2和Rd的溶出率,并产生了新的物质,这可能是人参配伍白术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增加的物质基础。2.白术与人参配伍后,挥发油成分发生改变,配伍后挥发油中苍术酮的含量降低,使其燥性减轻,除此之外新化合物的产生以及烯类化合物的变化可能是白术配伍人参后挥发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增加的物质基础。3.人参、白术有效部位可减轻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的炎症,提高AQP3蛋白、AQP 4蛋白的表达,使AQP 3、AQP 4 mRNA的表达趋向正常,改善胃黏膜细胞水盐代谢,缓解胃黏膜的萎缩,使胃的生理功能恢复正常。4.人参、白术配伍后提取的多糖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优于人参多糖、白术多糖与人参多糖+白术多糖这三组。5.人参、白术配伍混合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煎混合组,为所有给药组中效果最优的,提示人参、白术配伍可增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6.人参、白术有效部位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口腔、肠道菌群下降的丰度和多样性,减少肠道、口腔中的致病菌,提示人参、白术有效部位对口腔、肠道微生态的调节是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