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湿地公园不但具有很高的生态服务功能,还具有很高的人文生态服务功能。目前,对于湿地公园的人文生态服务功能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对于生态感知仍不充分。为了衡量各湿地公园的人文生态系统服务水平,为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大湾区国家湿地公园中的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广州花都国家湿地公园和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使用python爬虫的Scrapy爬虫框架爬取携程旅行网、去哪儿网、大众点评网、新浪微博、蚂蜂窝、同程网、穷游网中的网络评论数据共11500条,清洗处理整理后得到有效样本数据共10300条,运用python、Word2Vec结合SVM支持向量机方法,通过热力指数分析、话语云图可视化、高热景点地图分析、网络语义分析对已获取的数据进行生态形象感知分析。结果如下:(1)游客对各湿地公园总体形象感知中,大量体现了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动植物要素和游乐活动与动植物要素相结合的多中心、多组团的网络结构。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总体感知形象是“好漂亮”、“大自然”、“空气好”,是市民游客日常出行经常游玩的湿地公园,且以动植物要素与形象特征为核心,呈现多中心、多组团的网络结构。广州花都国家湿地公园的总体感知形象是“风景优美”、“很不错”、“很舒服”,且以游乐活动与动植物要素为核心,呈现多中心、多组团的网络结构。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的总体感知形象是“安静”、“原生态”、“美丽”、“自然保护区”,且以动植物要素与形象特征为核心,呈现多中心、多组团的网络结构。(2)游客对各湿地公园的生态要素感知基本集中在植物、动物景观要素上,但感知度排序存在较大的差异。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动植物要素感知力较强的是:“紫荆花”、“马鞭草”、“樱花”、“果树”、“候鸟”,对广州花都国家湿地公园的动植物要素感知力较强的是:“白鹭”、“花海”、“格桑花”、“桃花”、“紫荆花”,对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的动植物要素感知力较强的是:“候鸟”、“白鹭”、“红树林”、“芦苇”。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元素感知度的强弱排序为:湿地与水体景观>植物资源>人文景观>动物资源>科普宣教>游览及游乐设施。游客对广州花都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元素感知度的强弱排序为:游览及游乐设施>植物资源>人文景观>动物资源>湿地与水体景观>科普宣教。游客对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元素感知度的强弱排序为:动物资源>游览及游乐设施>科普宣教>植物资源>人文景观>湿地与水体景观。(3)各湿地公园的人文景点感知度各有不同,主要以植物景点和功能节点为主,聚集分布状态也不相同。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感知度较高的五个人文景点为:“牌坊”、“岭南佳果园”、“游船码头”、“都市田园”、“花溪”,人文景点感知呈现聚集分布状态,感知度高的景点主要集中在海珠湖园区与湿地一期入口的服务性景点、环海珠湖岸的观赏性景点以及湿地一期中部靠东区域的植物专类园景点。广州花都国家湿地公园感知度较高的五个人文景点为:“宫粉花海园”、“停车场”、“岭南园”、“湖中栈道”、“水泥厂旧址”,人文景点感知空间聚集性呈现随机分布状态,感知度高的景点主要集中在园区中部的各种专类园景点及西南部的服务性景点。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感知度较高的五个人文景点为:“红树啼鹭”、“岗亭1”、“洗手间”、“生态展厅”、“芦苇荡”,人文景点感知空间聚集性呈现随机分布状态,感知度高的景点主要集中在入口区的服务性景点、中部的红树林景点及北部科普性景点。(4)游客对各湿地公园的满意度较高,各种指标排序也基本相同。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设施满意度评分为0.86,各指标满意度排名为:环境卫生>服务设施>价格水平>人流量>服务态度。游客对广州花都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设施满意度评分为0.89,各指标满意度排名为:环境卫生>服务设施>人流量>价格水平>服务态度。游客对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设施满意度评分为0.85,各指标满意度排名为:环境卫生>价格水平>人流量>服务态度>服务设施。综上所述,广州海珠国家湿地生态公园生态印象最好,人们感知到的是更多的湿地生态信息,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形象和游览及游乐服务较均衡,广州花都国家湿地公园的游览及游乐服务更好,但湿地形象稍弱,这有可能与人群的社会群体和公园的定性定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