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宽叶打碗花(Calystegia sepium(L)RBR)属于旋花科(Convolvulaceae)打碗花属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生长于路旁、山坡、荒野。性凉味甘,民间有以其全草或根入药,可治疗小便不利、高血压;且具有清热解毒之效,外用可治丹毒、创伤等。宽叶打碗花在我国范围内分布广泛,资源量大,且其药用的历史也很悠久。目前国内外对宽叶打碗花的药物研究报道非常少,其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尚不明确。本课题组对宽叶打碗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其活性成分以及开发其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宽叶打碗花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出26个单体化合物。通过其理化性质检识及波谱解析技术鉴定其化合物结构。经鉴定为:酪醇(1)、紫云英苷(2)、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3)、槲皮素-3-O-β-D-吡喃葡糖苷(4)、野黄芩素-7-O-β-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刺槐双糖苷(6)、烟花苷(7)、芦丁(8)、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糖苷(9),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0),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1)、5-羟甲基糠醛(12)、sessiline(13)、Oryzasaccharide A(14)、polybotrin(15)、吡啶-3,5-二甲酰胺(16)、尿苷(17)、它乔糖苷(18)、2-甲氧基-4-(2′-羟乙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9)、5-羟基-2-羟甲基吡啶(20)、云杉苷(21)、4-羟基苯乙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22)、茵芋苷(23)、苯甲醇-β-D-葡萄糖苷(24);葡萄糖(25);Sargentodoside C(26);化合物1-26均为首次从宽叶打碗花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从宽叶打碗花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中的部分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化合物4-7、化合物9均有较好的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以化合物2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好,以上6个化合物的抑制活性均比阳性对照(阿卡波糖)要强。由此可见,宽叶打碗花中部分化合物有着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