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过程可谓风雨兼程,因为这部法律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的冲突和调和。并且由于这部法律涉及到发达国家关注的劳工标准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利益,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分别从国际和国内的视角来分析两场争论背后的利益博弈。并提出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持的立场以及我国劳动立法应持的立法理念。文章主体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美国工会访华事件引发的争论入手,这场争论的一方是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另一方则提出要理性看待美国工会的实质用心。并且由这场争论引申出更深层的争论。即阶级矛盾是否是主要矛盾,在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冲突时,哪个至上的问题。通过对美国工会对华政策的回顾,包括阻止中国入世以及对中国提起的一系列反倾销案件,再联系这次事件,本文认为,美国工会与中国工会根本利益目前仍然具有不可调和性,美国工会访华支持中国劳动合同立法的背后目的在于维护其本国工人利益。基于这些分析,本文认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的说法具有片面性。在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冲突时,应当坚持民族利益至上。第二部分重点从国际视角来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来都是有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民族利益。发达国家工会支持劳动合同法,与其一贯支持社会条款态度的延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对待“社会条款”上有不同的立场,发达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劳动力不符合人权以及造成“社会倾销”,而发展中国家认为低成本劳动力是一种比较优势,发达国家将劳工标准和贸易挂钩会造成新的贸易壁垒,从而不利于自由贸易。由社会条款的博弈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意图将劳工标准和贸易挂钩,给发展中国家劳工标准的提高施加外部压力,对此,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一直是抵制的。这次劳动合同立法中美国工会以及国会的支持,意在提高中国的劳工标准,与社会条款的本质相同,只是以一种高尚的面目掩盖了真实目的。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认清发达国家将贸易和劳工标准挂钩是一种新的贸易壁垒,应当继续抵制,坚持民族利益至上,而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本文同时提出中国劳工标准的提高应当通过发展经济来实现,在符合国情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对劳工权益的保护。第三部分从国内视角来进行分析。目前国内存在两种理论,即“劳资冲突”理论和劳动者分层理论。“劳资冲突说”将劳动者作为一个抽象的群体,主张提高劳工标准来起到保护劳动者的目的。而劳动者分层说将劳动者具体化,认为只有走“低标准,广覆盖”的道路才能真正保护劳动者。本文通过分析劳资冲突说指导下的高标准立法的弊端以及劳动者分层说的合理性,得出即使从国内视角来看,亦不能用劳资冲突说来解决问题,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本文认为,应当用劳资利益协调说来指导立法,才能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第四部分,在总结国外和国内视角分析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在国际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解决就业问题首当其冲。劳动合同法带来的负面效应包括减少了就业机会,这和我国的民族利益不符。因此,应当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而以民族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国内,从立法理念上,应当从劳资冲突说转变成劳资利益协调说,并且用劳动者分层说来指导立法,放宽和加大对弱势劳动者的保护,才符合劳动法律保护弱者的立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