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区中共党组织早期革命活动研究(1921-1927)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oolcoo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开始对青岛进行工业建设,此后青岛社会经济、人口构成及生活思想状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当中青岛人民付出代价,用血泪换来城市发展。青岛中共党组织自成立之初,结合青岛革命斗争的实际,传播马克思主义,筹备党团组织,开展工人运动等进行一系列革命活动。党组织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有了坚实的人力基础。从青岛地区党组织成立发展来看,青岛革命活动具有独特优势,在山东革命史上占有一席之地。1923-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青岛从成立,再到领导开展革命活动,无一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在青岛革命活动史上的所起的领导核心作用。青岛工人阶级特有的革命性、组织性在早期革命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带动了农民、社会先进团体参加革命活动的决心与勇气。革命斗争实践中积极促成国共两党合作的决定,更是大大充实了青岛的革命力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青岛地区中共党组织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对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青岛迈向国际化城市发展有重大启示。
其他文献
探讨《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二者内在的关联,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意义重大。一是要从国际与国内双重视角来充分还原《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二是
本文从铁路旅客运输定位出发,提出面向21世纪的中国铁路旅客运输目标,如完成客运管理体制改革,正确把握旅客旅行要求,加强城间旅客运输,建成客运快速铁路网络等.
古人说,温故而知新。要求我们从复习中寻找新的知识,而我们很多同学对于学习只顾眼前,对于过往的知识并不在意,从而导致边学边忘,到最后是知识脱节,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提高。
诞生于百年前纸媒时代的经典杂志《新青年》为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当下传媒提供了某种可资借鉴的范式,启示有三:一是媒介如何在与时代的互动中找准自身定位;二是如何找准社会问题
对摆式列车的工作原理和倾摆控制系统的各子系统--检测子系统、控制子系统、通信子系统、作动子系统的功能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我国正在研制的摆式列车的倾摆控制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