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跳远历来就是一个非常普及、深受人们喜爱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田径比赛项目;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国的跳远项目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男女亚洲纪录多次被我国运动员打破并一直保持在我国运动员手中,亚洲锦标赛和亚运会的冠军基本被我国运动员垄断,多名运动员多次在世界大赛中进入前八名。这些成绩是经过我国几代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经过对跳远项目特性和特点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对训练方法、手段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而取得的;这些成绩也从另一方面证明,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实践和努力探索,我国跳远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学习和参考世界跳远项目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运动员条件和特点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专项技术、专项素质以及训练安排等方面总结和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方法和经验;同时,科研人员也在跳远项目的技术和训练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这一切都为建立一个有效地培养中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较为完善的训练内容体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中国跳远项目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也非常需要有一个能够在跳远技术和跳远训练上起到参考和指导作用的完整而系统的文件。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在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训练中业已存在的训练方法、手段、要求、经验、安排以及在跳远技术和训练方面的科研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和论证,并参考和借鉴国外跳远训练的理论和经验,从中找出那些宝贵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使之上升为系统、完整、具有较大理论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建立我国跳远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内容体系,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实践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使训练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少走弯路,提高训练的质量和成功率,促进我国跳远项目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发展,进一步确保我们在亚洲的领先地位,并不断努力在世界大赛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访谈、运动生物力学和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研究对象为过去二十年中曾进入过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前八名的部分世界优秀男女跳远运动员以及曾跳出过8米以上和6.60米以上成绩的绝大部分国内优秀男女跳远运动员。 本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1.根据体系的基本理论,我们在总结和研究我国多年来在跳远项目中形成的技术和训练理论、方法、经验以及跳远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训练内容体系;它将对我国跳远项目水平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起到有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将成为我国跳远教练员在培养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发展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计划安排训练以及培养运动员过硬的比赛心理素质等方面非常实用的参考、借鉴内容。 2.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总体上平均身高与世界水平运动员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只有少数女子尖子运动员和少数男选手的身高达到或超过了1.75米和1.85米的高度,但男子尖子运动员和绝大多数女运动员的身高普遍偏矮,与世界水平运动员的差距较大。虽然身高并非决定跳远成绩的最重要因素,但它对跑跳动作效率都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其它条件相似时,身高腿长的运动员则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建议今后在跳远运动员的选材时,要在注意挑选那些具有速度、快速力量发展潜力的运动员的同时,兼顾考虑身高和腿长等身体形态方面的因素。 3.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有非常鲜明的年龄特点,其中只有开始系统田径训练年龄小是我国训练体制的优越性提供的条件,但由于在开始系统田径训练后很短时间内运动员就开始进行跳远专项训练,急于突击专项,虽然专项成绩提高较快,达到个人最好成绩所用的时间较短,但缺乏坚实的训练基础,导致大部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2 分运动员保持高水平成绩的时间短,在年龄不大时成绩就开始下降,不得不早早退役,造成很大的浪费。因此, 加强我国跳远运动员早期的全面系统基础训练,避兔过早专项化训练,是延长运动员高水平竞技能力和运动寿 命的重要保证,各级教练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其重要性,并真正使其落实到运动员的早期训练中。 4.与世界水平的运动员相比,除了绝对力量以外,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在绝对速度、快速力量等专项身 体素质方面均有较大的差距。而这两项专项身体素质正是对跳远成绩影响最大的,因此可以认为,这是我国跳 远项目水平落后于世界水平的主要原因。建议今后要特别注意选拔速度潜力人、弹跳力出众的运动员练习跳远, 而且要特别重视速度和快速力量的训练。 5.我国跳远项目在专项技术和专项素质训练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训练内容的 安排方面也基本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和跳远项目的特点、要求,对培养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和提高专项素质水。平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多年来在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技术训练方面还存在一些不符合比赛要求的 -现象(不注意适应风向、助跑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