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公众表达诉求范围以及民主意识的不断加强,社会公众要求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以及监督权的呼声越来越高,必然导致社会公众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广泛参与。尽管宪法赋予了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力,但这一权力的实施不仅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的支持。互联网以其互动的特点,为公众表达诉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它不仅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参与的空间,而且也为其提供了“知”的权力和“说”的机会。由此可以看出,政务公开更多的由被内在动力所推动变成了由外在动力所推动。尤其是近几年来发生的重大公共事件,如果没有网络的曝光,社会问题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引起社会公众如此大的关注的。可见,公众网络诉求对于政府行为的监督将会连同媒体一道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着重从公众网络诉求对政府政务公开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归纳如下:第一,公众表达诉求渠道与政府政务公开渠道研究。本文通过对公众表达诉求渠道和政府政务公开渠道的归纳总结,对比分析了各个渠道的优缺点,提出当前社会公众较认可的表达诉求渠道以及政府较认可的政务公开渠道。本文认为政府应该增加表达渠道的种类、数量和延长其开放时间,建立更加广泛的社会对话协商机制,同时认为政府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便利、快捷和互动性,使其成为公民和不同社会组织表达要求和呼声的新渠道。第二,公众诉求推动下政府政务公开的模型研究。通过分析政府行为和公众行为,研究了公众诉求推动下政府政务公开的动态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学习效应理论,构建了无学习效应的政务公开模型和有学习效应的政务公开模型,以及公众网络诉求下的政务公开模型,得出了政府政务公开的最优组合策略。第三,对公众网络诉求对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引入2009年社会公众极为关注的“躲猫猫”事件、“邓玉娇”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通过搜集社会公众网络评论数,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公众网络诉求对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第四,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公众诉求下政务公开的策略和方法。在前几章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提高政务公开的意识、完善政务公开监督机制、构建多元诉求表达渠道和政务公开渠道以及合理引导网络舆论等几个方面为政府政务公开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和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作者期望可以为未来政府正确引导公众网络诉求,实现政府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