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种子生长法制备出棒状金纳米颗粒,并能通过改变实验参数使金纳米棒的长径比可调,且大小一致、分散性好、具有特殊光吸收峰。2.利用CT扫描分别通过CT直观图像和CT数值测量评价金纳米棒的显像效果并分析研究金纳米棒浓度对CT成像的影响,从而为后续的进一步实验研究打下基础。方法1.利用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首先进行金种的制备,将CTAB溶液加入到HAuCl4溶液中轻度搅拌,然后将冰冷的的NaBH4溶液快速地加入上述混合液中,待用。然后再进行生长溶液的制备,将CTAB溶液)加入到HAuCl4溶液和AgNO3溶液的混合液中,轻度搅拌混合溶液后,加入抗坏血酸。最后将种子溶液加入到生长溶液中混合,最终生长成一定长径比的金纳米棒。所有的最终溶液将以10000r/min,离心15min,去除表面活性剂,收集浓缩的金纳米棒,重悬在去离子水中,该过程重复进一步纯化。对已合成的金纳米棒溶液在紫外荧光光谱仪上进行检测;然后再进行电镜扫描。对所拍得电镜图片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金纳米棒的长径比分布及其平均值。2.对上述已制备的金纳米棒溶液进行CT扫描前的制样,然后将装有金纳米棒溶液的容器置于CT扫描床上,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扫描电压和电流分别是120kv,200mA,层厚是0.625mm,扫描后在图像的同一层面上选取相同面积测量每个样品CT值。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由TEM图看出金纳米棒呈棒状结构,大小一致、分散性好,长径比分别为①2.2±0.2②2.8±0.3③3.6±0.3。由三种长径比的金纳米棒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可以看出,合成所得的金纳米棒有两个特征吸收峰,一个是横向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另一个是纵向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且长径比越大,其纵向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越向近红外区偏移,长径比较大的金纳米棒的光吸收最高峰为720nm左右。2.通过CT扫描后,从CT图像直观分析,肉眼观察不同浓度的金纳米棒之间差别较小。但由CT图像的数值分析可以看出,金纳米棒的浓度与其CT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随着浓度的增加,CT值也在增加。结论1.利用种生长法制备出金纳米棒,合成条件简单,通过改变不同的实验参数可以制备出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且金纳米棒的均一性较好,紫外吸收光谱显示较大长径比的金纳米棒在近红外区有较强的光吸收。2.通过CT扫描成像,数据分析表明不同浓度的金纳米棒其CT值有差别,随着金纳米棒浓度的增加,其CT值也在增大,这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