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9月,笔者开始承担法国当代小说家、音乐评论家文森特·博雷尔(Vincent Borel)《巴蒂斯塔》一书的中文版合译任务。笔者负责全书前两卷的翻译,译文共计十万余字。这部历史人物小说的主人公是法国歌剧的创始者、路易十四国王的宫廷乐正让·巴蒂斯塔·吕利,全书讲述了巴蒂斯塔丰富传奇的一生。由于音乐评论家的身份,作者在书中大量使用音乐术语描写小说中的音乐演奏场景。此外,从句法、修辞等方面来说,此小说相比一般的历史人物小说来说也独具一格,作者充分发挥音乐评论家丰富的想象力,对声音和音乐演奏场景的描写极具画面感,尤其是通过大量使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令作者仿佛身处其境一般,形成了绚丽的文风。从叙事手法的角度来说,作者采取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让读者身临其境,随主人公一起历经人生的跌宕起伏、体验其恢弘传奇的一生。所以在整部小说的翻译过程中,最让笔者感到困难的是原作风格再现的问题。本文以《巴蒂斯塔》(Baptiste)汉译为例,对文学翻译中原作风格的再现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其中包括风格的定义及其主要表现形式、风格翻译的重要性和风格的可译性以及风格再现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等。本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构成。引言部分就风格问题以及风格再现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动态、相关问题进行简要概述。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了风格的定义、主要表现形式以及风格的可译性及风格翻译的重要性等问题;第二章主要从词汇、句法、修辞以及叙事手法等四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原作历史人物小说《巴蒂斯塔》的语言风格和特色;第三章在第二章风格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巴蒂斯塔》翻译实例,从词汇、句法、修辞和叙事手法四个方面详细地论述原作风格再现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正文部分的分析和论述,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风格是作家、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风格体现在作品语言的内容和形式的各要素中,语言是风格的基础和灵魂;再现原作风格是译者对翻译的最高追求,十分有必要;风格是可译的,风格再现是可能的,但原语和译语语言文化的差异常常会对风格再现造成障碍;再现原作风格必须从原作的语言入手,从具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来说,需要译者从原作的措辞特色、句法特征、修辞手法以及叙事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在译语中找到最为贴切、妥当的表达方式尽最大努力再现原作的风格,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必须时刻考虑风格再现的问题,不断提高认识和表现风格的水平。